(通訊員詹梓鉉)2023年暑假,河南農業大學尋跡追光實踐團在院團委副書記郭瀟的帶領下,前往八路軍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堂、黃河博物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大河村遺址、炎黃鄉村馬渡村等地進行學習調研,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正值暑期,滿目翠綠,生機勃發。實踐團來到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實踐團在紀念館教育基地進行了紅歌傳唱、紅色書籍閱讀、閱覽洛陽紅色宣傳冊、學習探討洛陽建黨與革命的光輝歷史、感受革命紅軍精神并針對洛八辦這個“抗戰前哨、紅色樞紐”和新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等實踐內容,實踐團成員深入回顧了黨的革命歷程,切實體悟到了洛八辦的重要地位,感受到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老一輩革命家崇高的精神信念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隨后,實踐團來到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參觀見學,緬懷革命先烈,通過參觀紀念展館中大量珍貴的圖片、文字、資料和歷史文物等,學習聆聽洛陽黨建發展情況,看著紀念館中的一張張照片,閱覽著一篇篇文字,探究一個個陳列出來的實物場景,想象著當年的故事。其中,展廳中的紅色觀影令人印象深刻,紅色革命歷程就這樣具像地呈現在實踐團眼前,成員學習著革命先輩們團結奮斗、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感悟那份永不忘卻的初心。最后,實踐團在黨旗的背景下攜著小紅旗和祝福語進行合照,為祖國慶生獻祝福。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學習與探討洛陽建黨與革命的光輝歷史。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陳康飛 供圖
回憶著近百年前工人階級血雨腥風的斗爭歷程,實踐團來到二七紀念塔和二七紀念堂,通過參觀學習,實踐團了解到了鄭州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歷史背景和詳細過程,并為其影響深深震撼,實踐團推開歷史之門,駐足凝視著英雄雕像,從身姿挺拔中體悟到黨的初心使命,重溫革命工人血染大地的英雄史詩,仰視他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豐碑。過去和現在時空的交匯處,實踐團從第一部分走到最后,從那個時空走向現在,望向未來,紅色精神,生生不息。二樓是一張投影而成的中國地圖,結合視頻講解,實踐團在地圖前細細觀摩,期望未來。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二七紀念堂參觀學習照片。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陳康飛 供圖
在紅色文化的洗禮中,實踐團對紅色革命的艱辛歷程有了深刻的理解,但同時也產生了些許疑問,是什么讓無數革命先輩前仆后繼,以其叱咤風云的革命氣魄和同敵人血戰到底的革命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開創安寧盛世?黃河文化中勇敢向前、不畏艱難的開拓進取精神給了實踐團答案,實踐團成員共同學習了中華民族在同黃河水患的斗爭中展現的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磅礴力量。
實踐團來到黃河博物館,團隊成員在流域地理、民族搖籃、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諧之路五個展區,通過圖片、文字、標本、文物模型等了解黃河的自然概況,學習關于黃河的知識以及人們治理、開發黃河的歷史。“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實踐團參觀了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隋唐洛陽城復原圖、北宋堤防管理文獻……仿佛走進一條黃河文化的時光隧道。浩浩黃河水,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一座黃河博物館,承載著不變的民族精神。
接著,實踐團來到大河村遺址與博物館,成員們依次參觀了遺跡廳、出土文物陳列廳和臨時展廳,在這三個展廳內,科技與文化高度結合,讓成員們如同跨越時空隧道全面直觀的了解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大河村先民創造的燦爛遠古文化。在主題為“星空下的村落”展館中,博物館運用多種現代技術,展現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大河村先民創造的燦爛遠古文化,以視覺化效果展現了黃河流域的奔騰不息,震撼撲面而來。實踐團通過進入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學習仰韶文化,對于中華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獨特的了解,認識到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性,了解到了當時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實踐團還采訪了來參觀博物館的游客和附近的居民,以街頭采訪的形式傳播黃河理念。穿越時空阻隔,與歷史對話, 回溯悠久的黃河文明,也是在回望民族發展的歷程。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進行VR體驗。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陳康飛 供圖
最后,實踐團還走訪參觀了炎黃村落馬渡村,從初代的土胚房到現在窗明幾凈的示范鄉村、紅磚赤瓦、百姓富裕,深刻體會到從“干沙灘”變成“金沙灘”的來之不易。更了解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美麗鄉村建設。
本次實踐使團隊深切體會到“實踐思政”的思想內涵,成員們紛紛表示,本次實踐收獲頗豐,在實踐中體會到了挖掘、保護和傳承黃河文化的責任和擔當,多角度了解了黃河文化和紅色精神內涵。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七一建黨節為黨和祖國送祝福。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陳康飛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