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業職院開展社會實踐 厚植“三農”情懷
近日,記者從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常州工業職院)了解到,今年該校活用校地共建資源,提供多樣化平臺助推學生上好社會實踐課,將社會實踐“變身”一堂堂生動的國情民情鄉情認知課。青年學子用青年視角和發展眼光,在實踐中貼近基層實際,厚植“三農”情懷。
該校團委副書記蘇周媛介紹,常州工業職院社會實踐面向全體學生,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體系,寫入人才培養方案。據統計,全校有25%以上的團支部向社區報到,每學期集中開展社區實踐和志愿服務。
參觀“東南倉”,學習“稻文化”,感受科技賦農的魅力;參與特色鄉旅活動,學習“村社合一”的創新運營模式;體驗犁耕、稻米去殼等農耕技術;組建團隊,為當地農產品、文旅產品直播帶貨……不久前,該院組織學生在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開展了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干貨滿滿。
該校社會實踐團團員發揮專業特長,在村里開展系統重裝、軟件安裝與升級等電腦“義診”志愿服務,向村民科普手機以及電腦日常維護知識。2022級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王子雯說:“這次我們真正深入農村去聽去看,感受到新農村發展的日新月異,提高了就業本領,堅定了自己未來奔赴基層貢獻力量的決心。”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該校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慰問家庭、調研村史等方式,了解村民生活現狀,探索以“農家樂+窯文化+小菜園+打卡點”為代表的典型鄉村特色文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社會實踐指導老師趙娜娜告訴記者,該校實踐團依托蒲岸村耕讀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平臺,教育引導師生厚植家國情懷、了解國情民情、增長知識才干、激發挺膺擔當,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校優先立項與專業相結合的基層實踐項目,加大對重點項目的遴選、培育和政策、資源、資金傾斜,并將實踐重點項目培育與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培育相結合,在實踐中見習專業所學。近年來,學校社會實踐已逐步由‘日常鍛煉’向‘專業實踐’‘就業引導’轉變,實踐育人成效顯著。”該校黨委副書記毛伯民說。
不久前,毛伯民帶領實踐團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開展“黨建引領、融合發展、校地聚鏈共贏”活動。通過黨建互聯互動、校地共育培養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學校逐步建立與百坭村長效結對共建機制,開拓校地共同發展新局面。
百坭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介紹,活動期間,“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實踐教育基地”“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教育基地”“青年教師實踐教育基地”掛牌成立,未來將常態化開展師生實踐教育活動,聯合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多途徑做好科技助農、技術幫扶項目,形成項目化合作范式。
“下一步,我校將選派優質師資到樂業縣的中小學提供教育幫扶,同時也歡迎樂業縣的學生走出大山,到常州訪學,感受世界的美好,以此激勵孩子們向上向善,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毛伯民說。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檢測肺癌惠民生,創新創業展新風
- 為關愛肺癌患者,2023年11月19號,江蘇師范大學的志愿服務團隊成員葉安鑫、萬文靜、張晗、王渤、于慧、于文星、馮欣
-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