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萬梗節,當代年輕人的宣泄口
萬圣節,本來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在萬圣節期間,很多人會進行一些角色扮演,來增加節日的氛圍感。而今年,上海的萬圣節活動,角色扮演玩出了新高度,不少人扮演了《甄嬛傳》中的人物形象,還有很多人扮演了不少有“梗”的明星形象,一時之間,各路“大神”聚集上海,引發熱議。
面對這場角色扮演的風潮,有人認為是崇洋媚外、大肆渲染洋節,外來文化侵占了我國文化,但我想說,我們不必過于敏感,也不比過于上綱上線,不妨多一些包容。
文化自信,“梗”也是展現文化的一種方式。可以看到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角色扮演活動中,文化有了交融,盡管文化融合有時候會帶來一些爭議,但只要人們能從中獲得愉快,那它的存在不會侵蝕我國的傳統文化。除此之外,我們也從這場活動中,看到了我國文化的呈現,在吸收了原有的萬圣節扮演文化后,民眾在我們自身的文化底蘊涵養下,將外來文化打造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形式呈現,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文化自信、文化強大的體現呢。開放包容,也是文化交流互鑒,體現文化自信的一種形式。
“萬梗”狂歡,年輕人壓力的宣泄口。隨著社會發展、城市化進程,人口的流動性越來越大,勞動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很多年輕人都背井離鄉,在外打拼,朝九晚五甚至日常加班的工作壓力,無法訴說身心勞累的境況下,一場盛大的活動狂歡,成了最好的壓力宣泄口。可以看到有人角色扮演了一些“社畜”和“打工者”的真實生活,在日復一日、枯燥平凡的生活中,萬梗俱出的活動,通過扮演、通過復刻,來找到一絲樂趣,釋放壓力、發泄情緒,不失為一種別具一格的放松途徑。
正如胡錫進說的:上海萬圣節被小青年人們搞得“中國化”,這沒什么不好吧。在特定的條件下,妥善的擁抱外來文化,合理的宣泄青年一代的壓力,創造屬于青年一代的獨有體驗,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馬院區建行志愿 垃圾分類入人心
- 10月28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學院志愿者前往學堂坡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協助開展“扮靚社區”青少年愛衛志愿服務活動。
- 11-06
- 櫛風沐雨二十載,再譜新篇創未來
- 為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教育引導團員和青年深學細悟篤行黨的創新理論,鑄牢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以“櫛風
-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