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實地調研、結合專業所學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與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進行高校共建,共同組成藝路有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我非常有幸作為山東大學學生代表跟東北電力大學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在7月7日至7月10日中,前往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開展“跟著總書記腳步看吉林”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在白家堡子慘案紀念碑的下首聽著興林鎮基層專干隋峰對于抗聯歷史的講解,感觸良多。白家堡子的村民們雖手無寸鐵,仍堅守立場勇抗日偽,堅定保護了抗聯軍隊,聽著這樣的故事,我深刻體會了東北抗聯的艱苦斗爭歷程以及抗聯將士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的民族氣節;河里會議遺址處,我們了解到了楊靖宇將軍和抗聯將士們的悲壯故事,追憶了東北抗日聯軍在抵御日軍時的艱苦歲月,并深切緬懷了抗聯先烈的豐功偉績。那樣一個小小的石碑,卻是我們抗聯紅軍艱苦作戰的歷史見證!
重走抗聯路、參觀抗日英雄林曲柳川河里抗日展館……這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再次深刻了解了抗聯歷史,并為革命先輩們的精神所震撼。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更要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步伐堅定、砥礪前行,用青春力量書寫時代篇章。
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大荒溝村的建設比想象中其實要好上不少,房屋規劃整齊、基礎設施也基本全面,只是宣傳方面較為落后。也因此,此次的共建內容除了參觀紅色遺址,就是要結合專業技能助力通化縣的推廣建設。我們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結合鄉村特色、紅旅文化進行了一系列設計,來展現大荒溝村的獨有風貌,用設計語言講述鄉村故事,用設計功能促進鄉村振興。
在參與鄉宿、農特產品包裝設計及墻繪后,我對于青年如何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也有了一些看法。
我覺得鄉村振興是象征著更好的農業、更好的農村、更好的生活。而大學生就是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生力軍。而且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事業對于雙方所帶來的影響其實是相互促進的,它一方面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到來可以給農村注入新活力,通過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先進的思想理念改善農村目前發展眼光的局限。就像我們這次實踐活動:通過文創設計,來展現鄉村獨有風貌,使文創產品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實現帶動作用。除此之外,通過鄉村振興基層的工作經驗也可以帶給大學生對于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并且進一步塑造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樹立奉獻自我的價值觀。
未來屬于青年,大學生們應該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奮斗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勇挑時代重擔,譜寫青春華章。
總體來說此次實踐活動令我收獲頗豐,希望我們可以在以后的活動中繼續磨練自己、施展才華,把知識寫在祖國的鄉村大地,共同開創鄉村振興的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