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山中氣象壯,萬物生長展豪情。為了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弘揚和踐行延安精神,8月5日至8月7日,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星星之火”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延安市及其下轄延長縣開展了實踐調研活動。
1 埋頭苦干 發展經濟 | 一探延長石油工業實踐團隊到達延安的第一站是
延長縣七里村采油廠。“延長石油廠”是打出了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的企業,對我國的石油工業具有深刻的紀念意義。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油廠為中國工農紅軍積極研制了多種石油產品,為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提供了物資保障。
來到七里村采油廠,隊員們看到廠區門前巍然矗立著毛澤東同志為油廠模范工作者的題詞——“
埋頭苦干”,面對努力為中國革命事業辛勤工作的勞動人民,毛主席用這四個字表達了褒獎與期待,“埋頭苦干”也成為了石油精神重要的一部分,為我國后續石油工業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意念支撐。
實踐團隊來到
延長石油設備展覽區,這里布滿歷史痕跡的設備向隊員們展現了中國石油工業艱辛的發展歷程。展覽區包含了鉆井、采油、油層改造、電氣、機械加工與修理、生產服務的石油開采設備,這些設備雖不如今日廣泛采用的石油設備精密,但卻是當年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現今的開采設備也是在它們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而來的。
隊員們看到延長石油人埋頭苦干的奮斗歷程,對革命先輩們篳路藍縷建設中國的奮斗歷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一次次的磨難中變得更加強大,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了新時代美好幸福的康莊大道。

2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二尋陜北革命舊址離開采油廠,實踐團隊前往
楊家嶺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是邊區中央機關的主要所在地,中共中央在這里指揮抗日戰爭敵后戰場并領導了解放戰爭。隊員們首先抵達毛澤東舊居,映入眼簾的不過是一方光線昏暗、陳設簡陋的土窯洞。毛主席堅持與群眾同甘共苦,他在窯洞內的會議室和辦公室組織政治會議、制定決策,同時也接見了許多來延安的黨員和群眾。正是在這看似平凡樸素的地方,毛主席與黃炎培進行一場“窯洞對”,也正是在這里,毛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來到位于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這里是召開中共七大的地方,大禮堂中央貼著橫幅:“
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這場大會使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領導下達到了空前的團結,為我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
棗園革命舊址,在這里團隊成員同樣感受到中央領導人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中央領導人在此居住期間,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政府實施經濟封鎖政策,停止了對延安的經費發放并禁止延安地區商業往來,這導致了物資匱乏、資源短缺,給當地的生產、生活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為此,毛主席提出“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邊區軍民鼓起干勁、發揮創造力,提出了許多應對難關的措施。當時的報紙標題“處理過剩蔬菜辦法”、“利用剩飯炸丸子”記錄了這一段艱苦的歷史。共產黨通過堅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實施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在困境中努力維持陜甘寧邊區的經濟運行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這種抗擊封鎖、自力更生的努力為共產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并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重溫歷史 銘記先烈 |三訪紅色革命紀念館離開棗園革命舊址,實踐團隊繼續追尋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的歷史足跡,前往
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向隊員們展現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領導陜甘寧邊區人民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奮斗歷史,及其在領導邊區人民支援解放戰爭中做出的歷史性貢獻。這座紀念館通過文物、照片、圖表、場景、雕塑、油畫、國畫,應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展示了西北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壯大的戰斗歷程。回顧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歷史,隊員們了解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黨員開辟并建設陜甘邊區的歷史貢獻,感受到了那份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不由得連連贊嘆,內心充滿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敬仰。
最后,實踐團隊到達
延安革命紀念館。與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稍有不同,延安革命紀念館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傳為一體的革命紀念館,是一座見證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場所。團隊成員駐足于展板前,認真閱讀每一段文字,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被偉大先輩的英勇事跡所感染。他們深切體會到,延安不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種信仰,一種永不放棄的堅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