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省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國家的建立,均發端于河南,構成了中國歷史的血脈筋骨,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物資源。而1976年在河南出土的婦好墓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其中的婦好鸮尊在眾多寶藏中脫穎而出,是戰神的象征器物。2023年8月 7日,中華文物我推薦行文隊實踐團來到了婦好鸮尊的藏寶地——河南博物館,想要一睹鸮尊的陣容,近距離感受這寶藏中的寶藏。
8月 7日早晨,早早等待在河南博物館門口的團隊成員們開啟了他們的探索之旅,穿過長長的人群,進入名為夏商的展廳。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個個用青銅鍛制燒煉而成的酒器、飾件、樂器。看著這些器件,幾千年前舉辦的一場盛大的宴會仿佛在眼前緩緩開始,他們載歌載舞、觥籌交錯、舉杯歡飲。這些青銅器承載著先人的智慧與風采,訴說著他們的歷史與輝煌。
(圖為夏商展館館牌)
穿過綿長的展館,到達深處,便能看到四個獨立的玻璃展柜,圍觀人群最多,最受矚目的便是鎮館之寶婦好鸮尊。此尊以鸮作生活原型,寬喙高冠,圓眼豎耳,頭部略揚,挺胸直立,雙翅斂羽,兩足粗壯有力,同垂地的寬尾構成一個平面,給人沉穩之感。鸮首后部有一呈半圓形的蓋子,其上飾以立鳥及龍形鈕。裝飾著獸首的鋬(即把手)安在鸮背。團隊成員都十分驚嘆于這豐富的想象與合理的夸張的結合,作者用巧妙地以動物為題材,塑造成實用禮器,實現了生活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到達婦好鸮尊展臺時,恰有講解員在旁講解這段令人好奇又向往的歷史,走進展臺,也走進了這段令人內心激蕩的過往。在他的講解中,團隊成員結識了這位女將,她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武丁以其赫赫武功,扭轉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國運,史稱“武丁中興”。作為武丁的妻子,婦好在當時非常活躍,不僅主持各種王室典禮,而且經常受命于王,統帥軍隊征伐四方,被當下學者稱為“中華第一女將”!同時也了解到,以鸮作為這禮器原型的真正緣由。鸮,就是現在的貓頭鷹,它擁有晝伏夜出的天性、擊而必中的本領,被視為戰爭之神,深受婦好乃至國王的喜愛。而甲骨文中所說的婦好領兵三千討伐鬼方戰爭的勝利更是奠定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在此背景下,作為戰神象征的婦好鸮尊,其神圣自尊自然閃耀東方、光照千秋。
(圖為博物館陳列的|婦好鸮尊)
解說結束,周遭都變得安靜了起來,團隊成員也是時候跟這趟探尋之旅說再見了,她安靜的等待在那里,等著世人發現她,待到數千年,與世人再次見面。一尊禮器,看似冰冷,但你仔細感受它,便能發現深處那熱血,那埋藏了幾千年的熱血,那為一代女將族人拋頭顱揮灑的熱血,那深植與華夏子孫心臟的熱血。而現在,團隊成員將帶著他們的感受,他們的震撼將這熱血灑遍這神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