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足跡悟初心,探路共富踐使命
7月中旬,來自全國各地的我們聚在一起,從革命圣地陜西延安開始,先后來到了河北正定、福建寧德、浙江寧波等地。15天時間內,從北方到南方,從中西部地區到東部沿海,我們用腳步丈量了土地的寬廣,用心做好了每一次貢獻。
“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這么大的主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在實踐開始前,這個問題就縈繞在我的心頭。我們參觀了楊家嶺,在窯洞中回望歷史,看到了革命先輩深夜伏案桌前的影子;我們走進了正定消防大隊,在學習和體驗中致敬不畏犧牲的“火焰藍們”;我們走訪了寧德多個村莊,深入千村萬戶,每位隊員一支筆、一個本,深入開展基層調研;我們來到了浙江章水鎮的一所幼兒園,在孩子們的歡笑中,開展了一節科普課;我們參加志愿活動,為參加抗美援朝的老兵獻上定制軍裝;我們在烈士陵園獻花圈,鞠躬默哀,許下強國有我的清澈誓言……原本并不認識的我們,因為一件件事開始熟悉起來,心也漸漸連在了一起;原本宏大的主題,在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足跡的過程中,慢慢清晰起來。
在赴延安的通宵火車中,望著閉眼小憩的人們和偶有打牌的三五乘客,再低頭看看我們手中拿著的書,輕聲討論著,心中不禁翻涌,我知道這種感覺叫甜,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酒店幾個房間的燈光依舊亮著,伴隨群里不斷匯報工作進度的提示音,我知道“戰友們”還在,我們在并肩書寫我們的實踐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幫助攝影的同學背設備,看著不大的包落在肩上卻是那么的重,沒走出幾步后背就已經濕透了,很難想象每天走的幾萬步,他們是怎么走下來的。一次偶然問起:“這么熱的天,你們每天都扛著設備,不累嗎?”,他卻輕輕笑了一下:“習慣了啊……”
我也經常問自己:“這么累,值得嗎?”,答案是肯定的。回憶著課堂上孩子們的歡笑,采訪時被采訪者的歡笑,和一項工作完成時身邊伙伴的歡笑,突然意識到了社會實踐的意義,我們在慢慢改善周圍的環境、在默默貢獻自己的青年力量。
據悉,自2021年起,星源流明實踐隊獲CCTV-1,共青團中央,光明日報等十余家國家級媒體報道,我們通過亮眼的宣傳,獲得廣泛關注,讓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讓在校大學生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實踐沒有旁觀者,你我皆是踐行人,我們的足跡剛剛開始!
作者:劉恩啟 劉易函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董航旭
- 心動在坡柳
- 月曙光初現的清晨,攜著的徐徐微風和我們一起打破了校園黎明前的黑暗,經過240公里顛簸遙遠的路途,最終來到了坡柳村,村落分布于兩旁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