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在大漠深處
巴彥淖爾是我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從蒙古族人民代代傳唱的烏拉特草原、莫尼山到鳥類的天堂烏梁素海,再到由瀚海沙漠變做林場良田萬里的臨河,可以說,這里是祖國西北、內蒙古西部風物的濃縮。
向歷史的最深處回望,巴彥淖爾無疑也是一片光榮的土地。古代北方各族人民反抗北魏權貴的六鎮大起義就在這里掀起,也是從這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革命的燎原烈火燒向了整個河套與蒙西大地。而今天,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著生機的土地上,又一群年輕人來到這里書寫著新的故事。他們就是北京林業大學的巴彥淖爾綠色發展科考調研團。
調研團隊員們首先到訪了臨河區的國營新華林場,這里曾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環境污染的嚴重地區,在一代代林場人的拼搏之下,林場的生態有所恢復,附近的村莊里也開墾起了大規模的土地,這里村莊的繁榮農牧業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林場,隊員們認真聆聽林場工作人員講解,了解當地植被與動植物繁衍恢復情況,感悟新華林場由沙漠曠野變為萬畝林海的歷程,體會一代林人的奉獻精神。對此,隊員們作出相關報告,重點對當地林場未來發展中綠洲式旅游景點建設,基礎設施完善、文化教育健全,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協調等方面提出建議。
而后,隊員們前往了河套文化博物館進行訪問,在博物館,隊員們深刻體會塞外文化和農耕文化在這片土地上長達數千年的水乳交融和河套地區各族勞動人民璀璨的智慧與創造偉力,并進一步促進團隊在深刻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開展調研,提出更符合當地發展的建議。
在結束在臨河區的調研后,團隊前往了巴彥淖爾市東部的烏拉特前旗進行考察,隊員們前往了烏梁素海,在這里,隊員開展湖泊濕地“凈灘行動”。隊員們在湖灘周邊發現眾多垃圾,應“河小青”活動號召,隊員們在清理完畢后將廢棄物擺放為“垃圾魚”形狀,并向當地游客發出“保護母親河”的號召。清理活動結束后,隊員們詳細考察當地濕地周邊的植被種類數量、區位條件,以及周邊鳥類等生物的情況?疾旖Y束后,隊員對湖泊的各項生態指標建立起線性回歸模型。
隊員們還積極走訪這里的城鎮居民,以問卷方式對當地居民學生展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調查完成后,團隊逐項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詳細分析,生成詳實具體的調查報告,并給出有關建議。前往了烏梁素海壩上地區,與當地村鎮的農牧民展開深入的交流,友好攀談,切實感受民生態度,體會國家當下生態保護政策落實情況。
下一步,團隊將繼續完善實踐成果,生成較為全面的調查報告,并結合隊員專業特長,聆聽專業指導老師建議,進一步探索對河套地區未來“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有效舉措。未來也會積極籌辦校園或社區有關活動,面向更廣大社會群體展開宣傳教育。
一名隊員說:“我切身體會了綠色環保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意義。首先,我對自身的社會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公民我應該時刻保持對社會的關注,主動承擔責任,用實際行動去改善環境。此外,與隊員們相互合作,共同為改善環境出力,也讓我感受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堅持并踐行社會責任。”這也是全體隊員的心聲。
作者:巴彥淖爾綠色發展科考調研團 來源:巴彥淖爾綠色發展科考調研團
- 足跡在大漠深處
- 北京林業大學巴彥淖爾綠色發展科考調研團來到內蒙古巴彥淖爾,我們將足跡踏至河套平原。
- 08-30
- 尋訪血與火的城市記憶
-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無錫博物院參觀“血與火的城市記憶-無錫革命簡史”專欄展館,了解無錫人民在中
- 08-30
- 尋訪肩負民族復興希望的無錫人
-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無錫博物院參觀“肩負民族復興希望的無錫人”專欄展館,了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