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是實踐的眼睛,實踐是思想的真理
做為一名大學生,我深深地感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希望以后能多多參與實踐,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社團活動無法比擬的,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更多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才能鍛煉自己,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實踐,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于實際,使自己投身強國偉業,為祖國未來的發展貢獻星星之火 。
走訪實地,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通過前期調研和參觀舟山各大公園,我們團隊了解到:舟山市委、市政府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目標、內涵和特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扛起責任,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錨定“四個舟山”建設主攻方向,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把舟山建設成為全體市民共同富裕的海上花園城市。舟山“海上花園城市”是結合群島式城市的生態環境特質,在強化島群和島嶼生態格局的基礎上,構建具有“山—海—城”特質的整體性景觀格局和感知格局。在舟山街頭,目之所及處是和美宜居圖景,感受到的是自然與和諧。高品質的公園、綠道比比皆是。舟山綠化覆蓋率達41.7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7平方米,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舟山具有營建“海上花園城市”的獨特優勢,盡管其生態環境較為脆弱,但是隨著一系列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其生態保護的綠色發展成就斐然。通過多次實地訪查,成員都深刻感悟到了舟山建設海上花園的宏圖,更進一步了解舟山市在生態文明的努力和成就。

深入基層民眾,尋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展現我省忠實踐行“八八戰略”20年以來在各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我省在奮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進程中取得的豐富成果,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
通過參觀馬鞍村和舟山城市展覽館,我們從中了解了舟山鄉村振興發展成就的一部分。
當游客駛過新城大橋,歐式風格的建筑群映入眼簾。新城長峙島,已成為人民心目中花園式海島小鎮的典范,曾經那一片全是白花花鹽田的模樣早就留在歷史的記憶中。長峙馬鞍村,曾經是純鹽業村,當鹽民是當地年滿16歲的男勞力唯一的出路。這份靠天吃飯的活計,是一份極其辛苦的工作。2003年起,長峙島整島開發,馬鞍逐漸成了長峙島這座花園之城的精致一角,寬敞的馬路、簇新的安置房、高端的商業配套。整島開發,讓當地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爛泥地,變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以前的鹽田,變成了如心小鎮;以前住在破房里的村民,現在家家戶戶手里都攥著兩三套商品房。隨著一系列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其鄉村振興發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舟山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優化資源配置、改善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是有效解決舟山“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舟山市將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化農村領域制度改革,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持,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支撐,高水平推進漁農業漁農村現代化,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幸福感,奮力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全面實施“海上花園城”和“海島大花園”建設,加快推動建立海島鄉村振興的“舟山模式”。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更好地理解舟山的發展歷程,思考我們自己的未來。在此,我們團隊成員也希望能為舟山打造海上花園,為祖國踐行鄉村振興發展理念,盡一份綿薄之力。讓我們肩負起責任,用心靈的火花點亮自己的夢想,為美好的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