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我們緣溪漁公益隊長坑分隊來到了長坑小學,在這里見到了一群可愛的小孩子,他們無比熱情的呼喊聲讓我對接下來的實踐活動充滿期待,但又擔憂著該如何帶領好這群孩子們完成這次實踐活動。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全民族的希望;億萬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

“根扎縉云,花開麗水,果結浙江,志在中華”幾個大字在教學樓墻上掛著,更是讓我明白了此次到長坑小學的意義。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他們的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而我能在這一小部分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成為他們一段時間內的老師,是這次實踐活動的意義,這才是新青年應該做的。在這里,我帶著外地班的孩子們上課、做活動,學習“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弘揚二十大新思想,通過二十大“綠色發展、踔厲奮發、守正創新、不忘初心”十六字作為活動方針,與孩子們共同譜寫美好未來。孩子們源于鄉村,但不止于鄉村,他們能夠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為未來成為鄉村振興的倡導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奠定基石,懂得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貢獻的意義,從而在未來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提高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實現鄉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實踐中在走訪“三困生”時,曾談論到以前的緣溪漁隊伍及以前的小孩子們,恍然間緣溪漁小隊已有十年之久,第一批支教的小孩子已經和我們歲數相差無幾了,他們此時正值青春年少,是有擔當、有創新精神、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棟梁之才,不論他們此時身處何處,身兼何職,我相信他們將來都能讓鄉村振興之魂為鄉村振興持續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只是用一小段時間來陪伴孩子們這一段時間的成長,能讓他們從中或多或少領悟到二十大鄉村振興的精神實踐內核,都是一次成功的實踐。

豐收運動會、泥田初體驗、泡泡大作戰無一不展現了孩子們矯健的身手,他們有著童真的笑容在一次次活動中露出,有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

但實踐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屬帶領孩子們學習非遺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學畫著臉譜,學唱婺劇,學習如何打鼓,這些是我都未曾體驗過的傳統文化,這些需要孩子們的傳承,需要他們的創新和弘揚。我們提前準備了繪制京劇臉譜的課程,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京劇臉譜藝術的魅力,激發他們的藝術創造力,這次的傳承國粹文化的活動,孩子們手持自己的臉譜作品,對國粹文化更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帶來的樂趣和內涵,他們所作的臉譜上無不彰顯孩童的個性和創造力,是他們用心靈的觸動和藝術的表達創作而成的,這也讓我們都領略到臉譜藝術的獨特魅力。

婺劇,更是縉云當地特色傳統文化,是戲曲劇種之一,孩子們扮演了《送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小猴子,跟著老師的帶領,他們手起手落,腳抬腳落,眼神炯炯有神,似小猴子的火眼金睛,他們穿戴好服飾后,更似活靈活現的花果山小猴般。

除了體驗平時課堂里不曾有的傳統文化,我們更是開展了紅色主題教育,“努力成為對黨和人民忠誠可靠,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才”,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三個方面進行講述。孩子們端坐著,聚精會神地傾聽著授課內容,紅色教育對他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更是至關重要的。萬里之外,習主席的辦公室燈火通明;教室之中,漆黑的瞳仁中映著五角星。

實踐活動中,我們帶領著孩子,陪伴著孩子們,體驗了不曾了解過的傳統文化,走訪了三困生,學習了二十大新思想……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之間也似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般,有歡笑,有嚴厲,有感動,有不舍,眾多不同的畫面在最后離別時,浮現于腦海中,對孩子們的不舍讓我們心中柔軟的深處多次觸動,對孩子們的驕傲更是讓我們笑容難抑,一聲聲童聲喊著“老師”,“哥哥姐姐”,“再見”,我卻不忍再看見孩子們,看見他們伸出欄桿搖擺的雙手,生怕眼淚流淌,多生幾份不舍,大家也都感嘆著“有機會明年再來帶他們”,短短的時光不僅讓我們成為了朋友,也讓我們和孩子們都收益頗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