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后疫情時代大學生表現出就業信心低迷和對個人發展感到焦慮、迷茫的特征,畢業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為打破校企信息壁壘,助力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2023年7月7日至13日,經濟學院“青春逐夢實踐調研團”赴山東濟南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踐調研,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遲瑞娟,專職團干部王譯萍,金融系10名本碩學生代表參與活動。
作為山東省省會,濟南是畢業生省內流向最多的城市。據2022年數據顯示,濟南吸引了24.46%的駐魯高校畢業生來濟工作,區域核心城市的人才聚集效應顯著。實踐期間,調研團從文化,經濟,科技發展等角度入手,先后到訪多家校友企業、知名高校及文化展覽館,旨在了解濟南就業現狀,探求就業問題的個性化解決方案。
溯本尋源,探校尋癥結 7月7日至10日,為切實了解后疫情時代大學生面對的就業難題和壓力,便于與后續企業實現精準溝通,調研團分別走進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和青島科技大學開展實地街訪,同時對魯信集團運營管理部(安全監管部)部長陳磊學長(2001屆經濟學院國際與貿易專業)和目前就職于浪潮集團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的易中杰學長(2018屆經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進行了訪談,旨在從不同角度探尋就業難之因。

(圖為校園街訪情況)
據調研與訪談結果匯總,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當下就業難度較大,超過疫情前和疫情中,在就業選擇時更傾向于追求安穩,但在面對“招聘需求的變化”等具體問題時,超半數學生表示了解不深或尚未考慮,這些答案的空白充分暴露了校企之間的信息壁壘,也為團隊后續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

(圖為陳磊學長接受訪談)

(圖為易中杰學長接受訪談)
破壁建聯,訪企謀未來
7月11日至13日,青春逐夢實踐調研團師生一行先后赴金現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及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家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在參觀企業展廳、形成對企業基本認知后,實踐團隊圍繞“校企合作對接”“職業生涯規劃”“職場融入適應”等主題與企業展開座談交流。

(圖為北京銀行濟南分行座談交流現場)
訪企交流過程中,調研團成員將前期調研成果反饋至企業方,詳細了解企業方在后疫情時代的人才結構、人才需求以及對人才專業素質要求等情況,聆聽了企業對學院人才培養、學生就業指導、開拓學生就業平臺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金現代黨委書記徐磊表示,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當內外兼修,注重課業成績和課外活動的平衡,培養個性化優勢。北京銀行人力資源部經理路行表示,企業選才時更看重應聘者的組織、學習、抗壓能力,求學期間應當有意識地鍛煉培養。金麒麟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劉威指出,求職者的實習經歷、專業素質與人際交往是公司招聘的重點關注要素。

(圖為參觀魯信黨建展廳)
交流期間,調查團致力于雙向打破校企信息壁壘,幫助求職者和在校生明確方向,積極促進學校與企業間社會實踐長效合作機制的搭建形成。會后,多家企業表達出與
海大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增加校招需求和實習崗位需求的意愿。

(圖為走訪山東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圖為走訪金現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化為基,城市在行動
以歷史了解城市,以文化浸潤經濟,方能定制個性化就業問題解決方案,這是訪問北京銀行時其文化金融理念給予實踐團的啟示。為近距離感受山東省歷史文化、濟南地域特色文化,以儒商文化為基點為濟南經濟發展提供個性化建議,7月12日、13日下午,實踐團走進山東省博物館、濟南市博物館和濟南市規劃展覽館進行參觀學習。


(圖為實踐團參觀學習濟南市博物館)
通過參觀相關展館,調研團充分感知到齊魯大地歷史文化的悠久與博大,對魯商受誠信、仁愛、集體主義等儒家經營之道,吃苦耐勞的精神,重義輕利經營理念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結語
“匯金謀發展,鑄智融未來。”青春逐夢實踐調研團此行圓滿完成了“訪企拓崗”“黨建交流”“文化尋覓”等多板塊內容,以調研明晰指向、以走訪搭建橋梁、以交流深入合作、以文化浸潤經濟,學子逐夢探泉城,鑄就明日之“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