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逝,夏日炎炎。在這個暑假,我有幸作為安徽中醫藥大學藕甜甜團隊一名成員,參與這一次“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人生因經歷而美麗,因實踐而得真知,這次下鄉活動讓我明白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可以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要多歷練多實踐,才不悔這唯一的青春。
滿懷欣喜之情的我跟隨團隊前往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北部的程廟村,因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我們團隊早上六點半便集合出發,從合肥南站坐高鐵一個半小時到達宿州東站,然后在宿州公交總站等公交車。我記得那天下著小雨,我們等了一個小時左右才等到去往程廟村的公交車,期間團隊一位成員還幫助一位老奶奶拿東西,老奶奶特別熱情,邀請我們去她家中吃飯,我們婉拒了,但心中特別開心。雖然路途不便,我們又轉了兩次公交,臨近中午才到達鎮上的住處,但我們熱情不減,心中滿是對未來兩天下鄉實踐的期待。
我和團隊成員于當日下午兩點半到達程廟村,村支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向我們介紹了家鄉:程廟村素有"稻藕梨鄉,紅色基地"的美譽,當地種植有機水稻數千畝、白蓮水藕數百畝,具有梨園近千畝,形成了以有機水稻、白蓮水藕、優質水果(梨)為核心的"三水"特色產業,是綠色農產品原料基地。隨后,我們跟隨村支書進入村中調研,深入了解程廟村。
小雨過后,鄉間小道滿是泥濘,我們團隊和村支書前往水稻田,村支書不時叮囑我們要小心腳下。當我到達水稻田時心中也是有一點吃驚,因為我家在靈璧縣,從小到大只見到過旱田,想不到家鄉北部竟然有大片水稻田。正值水稻種植時節,我看到好多村民在田間辛勤勞作,讓我想起古代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作得來的,所以我們要提倡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
隨后,我們團隊來到了程廟村的千畝梨園。"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每年四月,程廟村都會舉辦梨花節,目前成功舉辦了五屆梨花節,梨園中簇簇梨花如揉碎的瓊玉,潔白無瑕。放眼望去,成片的梨花正吸引眾多游客聞香前來,賞花游玩,認養梨樹,拍照留念,游人流連忘返、贊嘆不已,處處洋溢著熱鬧的田園樂趣。我們團隊想要借此機會宣傳自己的家鄉,于是我們當天下午六點在梨園進行直播,通過直播,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宣傳自己的家鄉,為家鄉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一池清水碧波蕩,荷葉田田美如畫"。我跟隨團隊于第二天來到程廟村的蓮藕種植池塘,正值荷花盛開的時節,滿塘荷花滿池綠,微風淡淡拂面來,清波蕩漾隨風起,獨有清涼在亭臺。獨坐荷中亭閣賞蓮,置身于滿池綠葉粉黛之中,若置身于水墨丹青之中,如夢如煙。我們團隊也決定在此進行直播,宣傳美麗荷花,宣傳家鄉的白蓮水藕。
光陰荏苒,隨著我參加的安徽中醫藥大學藕甜甜團隊"返家鄉"活動告一段落,我感悟良多。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最有效的磨礪。美麗鄉村建設就應該實際走進鄉村,鄉村振興就應該走進鄉村。直播宣傳家鄉是我們對于生活的熱愛,也是對于社會的責任。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此次的"返家鄉"活動,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也提升了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更明確了我自己的人生目標。
(通訊員 張偉杰 崔宇欣 張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