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精神安慶7月27日電(通訊員 付夢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只有傳承好紅色基因,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充分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將中國精神轉化為中國力量,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更大勝利。為此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追憶解放戰爭、鑄就時代新夢”實踐隊赴安慶市宿松縣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精神”主題活動。
7月27日早晨,團隊隊員一進烈士陵園,便心照不宣地靜了下來,雄壯的國歌把實踐隊員們拉到了當時戰斗的情景:紅軍戰士英勇無畏地沖向戰場,奮勇殺敵,他們步槍子彈用完了,就用手槍,手槍子彈用完了,就上刺刀,刺刀歪了,就用拳頭。沖天的怒火從他們的槍口上,刺刀尖,拳頭上傾瀉出來,他們怒吼著殺向敵軍。“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陵園里講解員的發言把隊員們拉回了現實,也讓一眾實踐隊員陷入了沉思。是的,沒有烈士們的致身沙場,哪里會有我們今天如此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不讓烈士們的血白淌!默哀的時間到了,實踐隊員們都低下了頭,在心中為烈士默哀。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照片。 齊娜 攝
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對革命歷史最好的致敬,就是把革命事業接力棒傳得更好,更棒,更快;對革命先烈最好的傳承,就是以華夏子女的責任感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建設得更好。在推動中華民族教育事業的建設前沿上,有著像張桂梅老師一樣以“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精神去無私奉獻給千千萬萬大山里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讓更多的孩子都能接受到教育;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有無數像黃文秀書記一樣只身回到家鄉,用自己的青春去譜寫出家鄉建設的美好篇章;在與疫情抗爭的道路上,有無數像鐘南山院士一樣心系百姓,用畢生所學與病魔抗爭只為挽救每一個生命的白衣天使。他們是時代的楷模,也是在新世紀,我們青少年所應該推崇學習的英雄榜樣。歷史上河滾滾前進,永遠不變的是總會有英雄人物去接下歷史的重擔,去為我們的祖國頂起一片天,為我們的人民撐起庇護所。
歷史、現實和末來相織交融,連接起古人和今人,逝者和生者。作為時代最年輕的骨干力量,我們應該永遠銘記先輩歷史,將革命精神永遠傳承,將自己的力量貢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前程中。青山埋忠骨,埋的是英雄先烈的血肉之軀;萬世傳英魂,流傳的是革命先輩世世代代的英雄之氣。
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把愛國主義作為一種追求追求。生而為人,應有所追求。有什么樣的追求就會有什么樣的境界,有什么樣的追求就會有什么樣的選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何況新時代的大學生正是青春奮斗之時,“路漫漫其修遠兮”,將“愛國”上下而求索追求,方是有為之本。在今天這個新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也許不是每一份付出都能有所回報,但只要相信人生的樂趣在于奉獻與付出,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奮斗,在愛國之心的驅使下我們的步履便會更為堅強,目光便會更加堅定,生活便會更加精彩。

圖為實踐隊員結束后致敬烈士紀念碑。 齊娜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