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見證了中華民族烙下炎黃的底色,孕育了五千多年未中斷的中華文明,是我們中華文化傳承的紐帶與橋梁。作為青年大學生的我們,對黃河的保護與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使命與責任擔當,實踐隊通過本次實踐活動了解了國家對黃河保護和發展的重視以及成果,深化了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認識,并以實際行動呼吁廣大人民群眾保護黃河,為黃河環境生態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歷史賦予使命,時代要求擔當。黃河治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各成員深深明白: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提升自身素質,練就供應本領,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讓社會各界了解母親和關注母親河,保護母親河。
從7月5日至7月19日“尋源之根,探奧黃河”實踐團總共歷時15天,15天內實踐團走訪了三門峽市黃河公園、沿黃公路及附近社區、三門峽市人民公園、虢國博物館、及各成員家鄉所在社區。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遷出大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數次實踐,“尋源之根,探奧黃河”實踐團12名成員皆全員參與,認真付出行動。并且每次活動都會攜帶照相機與筆記本,全程攝像記錄實踐經歷,進行材料信息收集,在事后進行資料整理。

初入黃河領域,清理水域周圍垃圾,組織志愿者開展服務活動,了解黃河治理的過程,進行流域生態保護宣傳,加強附近居民的環保意識。實踐隊員對附近居民進行隨機采訪,并向他們發放調查問卷,同時對沿黃公路的沿路自然人情風景進行拍攝記錄以及黃河環境與日常生活的采訪記錄,實地考察。
開展宣傳主題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重要性的工作,加深了民眾對母親河的認知,也使大家意識到了保護母親河絕不只是一句口號那么簡單,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爭做黃河保護生力軍,為母親河保護工作貢獻青春力量。

后期進行分散社會實踐,在自己家鄉附近展開黃河文化宣傳活動,讓居民們更好地感受到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通過調查隊員們了解到,居民們對黃河文化頗感興趣,并且表示愿意了解有關黃河文化知識,接受黃河文化的熏陶,保護傳承黃河文化。但同時大多數人對黃河目前的狀況了解甚少。實踐隊員通過在街頭隨機采訪、家訪等形式,使居民認識到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提高了其保護黃河文化的意識,并激勵他們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參與到黃河文化的傳承弘揚和黃河環境的保護中去,為美化家園、助力黃河流域生態文明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社會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更為直觀清晰的了解到黃河目前生態環境狀況與面臨的問題,更深刻意識到了新時代青年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參與黃河建設事業,助力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為保健母親和貢獻力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既要計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