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鄉村學子對航天知識的了解,促進航天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7月15日西華師范大學學生會“同心向陽·螢光筑夢”志愿服務團隊來到南充市順慶區同仁社區同仁鄉第一小學開展以“弘揚航天精神,澆灌理想之花”為主題的教學活動。
宇宙蒼穹,艱險萬分,前路漫漫,道路險阻,探索宇宙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不容易,一代代航天人沿著先輩留下來的足跡,不斷摸索前進,每一個腳印都代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從“嫦娥奔月”、屈原“天問”,到“玉兔”二號月球車巡視探測地球,“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再到“神舟十五”“神舟十六”相繼升空,沒有航天精神的指引,就沒有今天我們輝煌的航天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中強調: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在開展“我心中的宇宙”繪畫活動時,小朋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他們的筆下,宇宙是多姿多彩的。我注意到一位小朋友繪畫了一個星球制造機,我被他的想象力所驚嘆,大膽的想象是一切的源泉,每一個創造的實現都離不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想象終會有一天變成現實。
小朋友們在講述自己的理想時,不少小朋友表示他們想成為保衛祖國的人民解放軍,除此之外,我關注到一位小朋友表示想成為給人們帶來美味食物的廚師。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沒有固定地停留在高大上的職業當中,而是相信普通的職業也能給別人帶來幸福快樂。平凡但不平庸是我們始終應該堅守的準則,我很慶幸能夠看到他們對未來人生的理想規劃。選擇平凡不是選擇平庸,平凡才是生命地底色。不將成功定義為高大上的目標也是教育他們能夠平常的接受自己遇到的挫折,打不倒我們的過去,都終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航天精神是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為核心的精神,將航天精神融入青春血脈,是時代所需,也是個人發展之基。小朋友們正處于樹立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我們通過對航天知識的講解,不僅讓小朋友們了解到祖國航天事業的強大,構建小朋友們的加過認同感和自豪感,也是對航天精神的傳承與弘揚,為祖國航天事業以及民族復興培育青春力量。
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當代青年必須接過奮斗的“接力棒”,發揚不在乎得失的奮斗精神、兢兢業業的責任心,擔起新時代開創的重任。這些對青少年來講并不久遠,在未來他們勢必面臨著獨當一面的局面。因而在當下,小朋友們要以“正青春”的奮斗姿態和精神狀態,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積極作為,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興這場“接力賽”中,跑出屬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績。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要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創造精神不懈奮斗,為筑夢航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