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子三下鄉:重走紅色泰寧,凝聚奮進力量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精神,扎實推進高校主題教育走深走實。7月8日-10日,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團委以“學習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組織“星青年”暑期社會實踐隊赴泰寧大田鄉、新橋鄉嶺下村開展幫扶泰寧專項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以上好“行走的思政課”為目標,通過參觀調研、問卷訪談、文創設計、藝術黨課等方式,引導青年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每年的暑期,總有這樣一群青春的身影。他們不懼烈日、不畏風雨,用所學作貢獻,以實踐長才干。讓我們一同跟隨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星青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腳步,看他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青春助力鄉村振興。
7月8日-10日,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星青年”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26人前往泰寧縣域開展幫扶泰寧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上好“行走的思政課”為目標,通過參觀調研、問卷訪談、文創設計、藝術黨課等方式,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
堅定文化自信 助力鄉村振興
7月8日,實踐隊一行前往泰寧尚書第,泰寧非遺博物苑、三明梅林戲展示中心參觀調研。一座尚書第,半座泰寧城。實踐隊員在明末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李春燁府第“尚書第”的一磚一瓦中體味學風熾盛的泰寧。實踐隊員向游客們發放鄉村旅游問卷,并進行訪談,調查泰寧文化對于游客的旅游選擇和旅游體驗的影響。近年來,泰寧將文化遺址保護利用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做好“文化+紅色+旅游”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隨后,隊員們參觀了福建(泰寧)鄉村非遺博覽苑,這也是全省首家鄉村非遺博覽苑。實踐隊共同聆聽了博覽苑負責人、三明市青年崗位能手王曉燕女士的專業介紹,了解了上青棕編、大源赤膊燈、泰寧桿秤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現狀,親手制作了客家擂茶。
“我從50多歲開始學習制作魚子燈,傳統文化需要傳承,什么時候學都不算晚,年輕人要對傳統文化有自信”,實踐隊員還與茶口坑魚子燈傳承人89歲的涂聲福老人進行了對話。
實踐隊員們充分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也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和認識。
晚上,實踐隊員在梅林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共同觀看了梅林戲劇目《背子趕會》《斷橋》,并采訪了劇團青年演員,學習梅林戲基本招式,了解地方戲曲發展和傳承現狀。
梅林戲因形成于泰寧縣朱口鎮梅林村而得名,流行于泰寧、將樂、順昌、邵武、光澤等地,三百多年來,梅林戲薪火不斷、代代相傳。在2005年6月,梅林戲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從15歲開始學習梅林戲,我們也深刻感受到戲曲在當下需要青年的傳承于創新,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守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梅林戲劇團青年演員XX說。
實踐隊員在采訪和參與式跟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不易,也更加深刻體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
凝聚青春力量 感悟時代發展
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7月9日上午,實踐隊一行前往泰寧大田鄉。大田鄉黨委統戰委員、副鄉長嚴萱熱情接見了實踐隊伍,并與實踐隊員進行座談交流。嚴萱副鄉長為實踐隊員介紹了大田鄉的基本情況,她希望隊員們在此次實踐中,圍繞大田鄉的村容村貌、旅游產業、地方農特產品等進行宣傳引流,文創設計,助農增收,共同助力大田鄉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在座談會上還舉行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
隨后,嚴萱副鄉長陪同隊員們實地走訪,前往少年紅軍文化主題公園、蘇區少年先鋒隊主題展廳、少年紅軍展覽館、鄉愁記憶館、大田鄉美麗庭院,大田鄉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等,為實踐隊員講述了閩西少先隊的成立、泰寧蘇區的解放等事件,介紹了大田鄉在新時代的發展與變化。
7月9日下午,實踐隊員一行來到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蚯蚓燈、走馬燈制作的傳承人家庭庭院。
“當代學習這門技藝的年輕人很少了,但不學習傳統文化就會被遺忘,希望有更多的青年能關注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黃茂生老師在接受實踐隊采訪時動情地說。實踐隊員們在黃茂生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制作蚯蚓燈,在動手實踐中體悟到蚯蚓燈背后的工藝智慧和文化內涵,激發了守護非物質文化的決心。
隨后,實踐隊還在大田鄉針對當地居民進行調研,了解旅游對鄉村帶來的變化。并對大田鄉的山水物產和古厝古建進行拍攝取材,著力創作具有青年視角、符合時代審美、展現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助力地方鄉村振興。
深入一線基層 藝術黨課傳新聲
“這首《映山紅》是一首家喻戶曉的紅歌,那么大家知道它的創作背景嗎?“在泰寧縣大田鄉文化廣場上,實踐隊員們通過演唱紅歌演唱,紅色誦讀等方式,帶領當地的群眾感受了一堂有“聲”有“色”、觸動心弦的藝術黨課。
實踐隊員們通過”藝術+宣講“的方式,重溫黨的光輝歷程、見證鄉村振興工作成效、擘畫鄉村振興宏偉藍圖,引導廣大群眾聽黨話、感黨恩,牢固樹立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
牢記總書記指導 奮進新征程
飲水思源,勿忘老區。7月10日,實踐隊員們一行來到新橋鄉嶺下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訪參觀了“游擊隊員”黃炳茂之家,聆聽“一杯米酒”的故事。通過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足跡,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區人民曾養育了我們黨和革命隊伍。正是無數像黃炳茂等革命英雄們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浴血奮戰,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1999年7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嶺下村調研老區工作,留下了“三個不要忘記”和“四點囑托”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來,新橋鄉黨委政府也著力將嶺下村打造成一座以“米酒文化”為主題的嶺紅米酒小鎮。實踐隊員還參觀了嶺紅米酒技藝傳習所、“一杯米酒”老區情展廳等,讓實踐隊員們充分感受到新時代鄉村振興所描繪的產業興、農民富、生態美的畫卷。
隨后,實踐隊員還來到大源鄉,沿著紅色路線探尋大源紅軍標語舊址、大源革命舊址群等紅色革命舊址,追尋革命足跡,在場館內認真感受嶺下革命老區的崢嶸歲月。
從傳承文化基因到挖掘紅色故事,從藝術黨課到助力鄉村振興,實踐隊員切實在實踐中有成長有收獲。下一步,實踐隊也將繼續在老師指導下,形成調研報告、實踐感悟,手繪文創IP、制作短視頻,用實踐成果記錄成長收獲,汲取信仰的力量。
行源于心,心源于志。沿著紅旗指引的方向,“星青年“們走出校園、走向鄉村,發揮學科特色和專業特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錚錚誓言。@福師院青年這個夏天,也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在社會實踐中成長進步、奮發進取,以青春之力量,筑強國之夢想。
時間:2023-07-19 作者:董林 梁昌捷 來源: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團委“星青年”暑期社會實踐隊 關注:
-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善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1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
- 07-18
- 踏入社會第一課之醫院見習
-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藕甜甜”團隊響應學校和國家號召,積極投身家鄉,開展返家鄉的醫院見習活動。
-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