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少年綠色長征科考秸稈實踐活動
2023年青少年黃河流域橫貫我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全球變暖的典型區域,其綠色低碳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為調查典型鄉村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情況、洛陽師范學院“秸”盡所能綠色發展科考團隊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地調研等方法,從質量、能量和谷物當量三種形態對其秸稈資源化利用進行全面調查,深入剖析其存在的問題。
北安陽村隸屬于山東棗莊市,隨著脫貧攻堅戰略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棗莊市出臺了多項舉措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2021 年該村總人口 3000 余人,土地總面積 7500 畝,其中耕地 2805 畝。耕地耕作條件較好,規模化、機械化水平較高,主要以 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秸稈產量較大,因此選取北安陽村進行實踐科考。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小隊同村民進行了深入地交談,并通過調查發現,農戶對作物秸稈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秸稈直接還田、秸稈發電、秸稈汽化、秸稈制乙醇、廢棄堆放、秸稈制飼料、秸稈作家庭燃料和秸稈制建材。秸稈直接還田是調查農戶選擇最多的作物秸稈利用方式,占調查總數的66.0%;秸稈制飼料居第二位,占調查總數的46.0%;雖然當前農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但是仍有部分村民習慣于將秸稈作為家庭燃料,占調查總數的30.0%;還有一小部分農戶選擇將秸稈資源廢棄堆放,占調查總數的12.0%。同時,調查發現受制于技術利用便捷度等,農戶較少選擇秸稈發電、秸稈汽化、秸稈制乙醇和秸稈制建材這四種秸稈資源化利用方式,分別占調查戶數的26.0%、24.0%、24.0%、12.0%。調查發現農戶的秸稈制飼料的由于加工技術不完善,以粗飼料為主。以上利用情況中基質化和工業化利用率過低,并且關鍵技術還不成熟,循環利用率低。由此可見,雖然農戶在秸稈利用的方式上存在多樣性,但是農戶對作物秸稈直接還田的選擇最多、最為普遍,主要是由于秸稈直接還田不僅方便快捷、不需大量人力甚至可以借助粉碎機等工具進行還田,而且通過還田進行能量轉換可以增加土壤肥 力,既可以節省農業生產成本,又可以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同時,在走訪調查過程中,部分農戶反映秸稈還田特別是玉米、小麥秸稈還田效果并未達到預期成效,存在秸稈還田機械不配套導致玉米粒和小麥粒脫落以及玉米和小麥秸稈粉碎不徹底,直接還田容易產生病蟲害,影響下季作物的出芽等問題。
針對北安陽村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不足的情況,實踐小隊向農戶普及了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方式、益處等,再次統計了農戶對秸稈資源化利用的行為意愿。絕大多數被調查農戶在了解到秸稈資源化利用對自身、環境、社會的好處以后,一多半農戶對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意愿強烈,表明在各項政策配套的前提下農戶愿意接受秸稈資源化利用。
實踐隊調查發現秸稈資源化利用能充分發揮秸稈資源的價值。2021年北安陽村質量形態的 秸稈資源量為3.89×10 3 t,其中小麥的秸稈資源量為1.41×10 3 t,玉米的秸稈資源量為 2.48×10 3 t;能量形態的秸稈資源量為5.66×10 10KJ的能量,按照單位質量標準煤熱量2.93×10 7KJ/kg,可折算相當于1.93t的標準煤,由此可見秸稈能源化利用價值相對較弱;可飼谷物當量形態的秸稈資源量為3.49×10 4 t,按照2021年棗莊市糧食單產水平為6443.9kg/hm2,秸稈飼料化利用相當于增加糧食播種面積5.42hm2,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由此可見,可飼谷物當量形態的秸稈資源化利用價值相對較高,優勢明顯,同時秸稈飼料化可兼顧秸稈飼料化、能源化和肥料化三種利用價值,有利于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進而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村地區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振興。
實踐小隊通過調查發現,影響秸稈資源化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因此,應加大面向農民群眾的政策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黑板報、橫幅、微信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的宣傳和解釋秸稈焚燒的危害,秸稈資源化利用及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好處;同時利用假期招募學生志愿者入戶宣傳相關政策舉措,確保宣傳進入每戶農戶家中,村民人人知曉,引導村民正確認識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具體內涵,加深當地村民對政策的了解,促進秸稈資源化進程。
時間:2023-07-03 作者:周海源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