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投身假期社會實踐,了解垃圾分類推進現狀,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我所在的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浪跡天涯隊”實踐團隊于2023年2月10日至2月12日來到云南省昆明市惠蘭園小區開展了以“千家萬戶垃圾分類文明城市更加潔美”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2月10日上午,成員們抵達昆明市惠蘭園小區,懷著激動的心情通過實地參觀、走訪、詢問等多種方式開展調研工作。
隊員到齊后,成員們率先到鄰居家中進行交談、訪問。第一戶拜訪的是張叔叔一家,在與張叔叔的對話中了解到,目前該小區已經開展了垃圾分類,居民們通常會遵守垃圾分類的要求,但并不是很細致。就像叔叔家中將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較為粗略的分類,并且將打碎的體溫計單獨分為有害垃圾。張叔叔表示,即使垃圾分類會令一家人在扔垃圾和打掃衛生時增添很多新的步驟,但為了創造良好的環境,建設綠色家園都是值得的!在與第二戶家庭的聊天中我們發現,垃圾車將所有種類垃圾一并帶走這一行為會打擊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受訪者表示,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并沒有被分類帶走,垃圾分類要繼續進行的話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月11日,團隊成員對社區的垃圾分類標識、垃圾分類區等垃圾分類相關設施進行調查總結,了解社區垃圾分類氛圍和規范程度。走進社區,成員們按照前期計劃進行分組合作,通過小組分工提高調查效率,擴大調查范圍。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社區中的設施有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圖和廚余垃圾投放架,垃圾分類被擺放在垃圾分類點較為顯眼的位置,廚余垃圾投放架分布的較為廣泛。對于垃圾分類不太熟練的居民來說,指導圖能夠幫助他們進行垃圾分類。此外,圖文并茂的形式更加易于各年齡段的居民進行理解。這樣的指導圖能夠有效彌補居民們垃圾分類知識不清晰這一問題,利于便于居民熟悉垃圾分類規則,在提高分類垃圾投放準確率的同時能夠提升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廚余垃圾易腐蝕,會散發氣味,且分類多,設立專門的垃圾架利于后期廚余垃圾處理并且最大程度的減少居民生活的不便。在一天的調查后,成員們感受到了社區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和嚴格的垃圾分類規范程度。
2月12日,為了更加直接地了解當前垃圾分類實行的痛、難點,以便我們后期提出更加詳盡的垃圾分類意見,團隊成員們紛紛進行了垃圾分類,參與垃圾分類過程,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隊員王佳莉在參與垃圾分類后發現,垃圾分類需要耗費一些額外的時間和精力,這對很多家庭來說可能會過于繁瑣,造成成本負擔,因此積極性降低。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了解了昆明市呈貢區惠蘭園小區垃圾分類的實行情況,更加深刻意識到垃圾分類是一項能夠有效改善生活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的事。作為普通百姓,我們應當學習更多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提高自身環保意識,通過垃圾分類這一日常事務參與到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中,共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早日實現。除了居民的參與外,政府及相關部門也要完善垃圾分類的配套設施,通過多途徑進行宣傳教育,強化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助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