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師范育人情懷
一、團隊介紹
名稱: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循聲覓道微光燼明”實踐隊
隊長:吳子怡
指導老師:楊景添、高原
成員:靳雯茜、郭昊、周宛蓉、石宜靈、孫玉鑫、宮夢杰、徐嫦潞、孫文奕、王英祺、曹馨語、徐金琳、戴白涅、魏之麟
二、活動目的
師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行業是經營未來的行業。從總量來說,必須要有一支宏大的、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的教師隊伍。現有的教師不斷提高素質,從而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從增量來說,必須培養好未來的老師。培養未來的老師靠什么?主要靠師范教育。回望師范學校的發展歷程,總結其中的有益經驗,對發展師范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三、活動內容
1、搜尋資料,提前準備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循聲覓道微光燼明”實踐隊成員通過網絡和相關文獻查閱到了萊陽師范學校的資料,了解到其前身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范學校是山東省教育廳設立的一所鄉村師范學校,后發展為萊陽師范學校,經過院校合并最終發展成為如今的魯東大學,為本次實踐打好了理論基礎。
2、實地走訪,認真調研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循聲覓道微光燼明”實踐隊成員徐金琳實地參觀了位于煙臺萊陽市的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范學校舊址、萊陽市文化路學校(原萊陽師范學校)并采訪了周邊民眾,通過他們了解萊陽師范學校的發展歷史。知情民眾告訴隊員,二鄉師歷時7年,對包括教學工作、訓育工作以及鄉村啟蒙教育等在內的中等師范教育進行了早期探索,老舍、吳伯蕭、何其芳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教學,是萊陽地方黨組織的建設基地之一,也是膠東抗日救亡活動的重要策源地。二鄉師師生當中不少人后來成為教學名師、杰出作家、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領導干部。
1950年膠東師范學校改名為萊陽師范學校,開始了萊師新的發展歷程。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萊陽師范學校建國后逐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中等師范教育體系,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來源包括文登、萊陽、膠州及昌濰4個專區的25個縣以及青島、煙臺兩市,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為膠東地區基礎教育
3、回望歷史,砥礪今日
歷史滾滾向前,時代奔流不息。從二鄉師到萊陽師范到煙臺師專再到如今的魯東大學,百年征程映照著膠東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一部萊陽師范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新中國師范教育事業發展史。師范育人,不僅傳遞知識,也傳承著文化。無論是建在萊師舊址上的文化路學校,還是如今的魯東大學,都賡續的萊師的紅色文化基因,培養了師生愛黨、愛國的情懷,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師生繼承優秀革命傳統的熱情。
四、活動感悟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循聲覓道微光燼明”實踐隊成員在學習萊陽師范學校發展史的過程中,對師范教育發展有了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定位更加明確。大家一致表示,作為師范大學的學生,我們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教師技能,讓青春年華在新時代的教育事業上開花結果。
時間:2023-02-24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永葆師范育人情懷
- 師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行業是經營未來的行業。從總量來說,必須要有一支宏大的、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的教師隊伍。
- 02-24
- 躬行實踐,受益匪淺
- 此次社會實踐大大增強了我自身的實踐能力,從文獻收集到數據分析,每一步的工作都使我受益匪淺。在“讀研熱”迅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一個
- 02-23
- 走訪調研,細心感悟
-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的選題是《農村籍大學生讀研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對于我而言,本次的選題對于我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作為一名農村籍大
- 02-23
- 傾心交談,收獲真知
- 寒假社會實踐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也是大學生
- 02-22
- 借用青年之力,助推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鄉村振興成為了帶動鄉村發展的重要途經。甘南藏族自治區擁有豐富的草原資源,團隊成員主要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
-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