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第一將軍縣”的紅安縣位于岳麓山腳下、湖北省東北部,是湖北省最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探尋紅安革命文化、賡續紅色法治文化,2023年2月2日,武漢大學法學院紅色法治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實踐隊前往湖北省紅安縣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研。
2月2日上午,武漢大學法學院紅色法治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實踐隊來到紅安縣人民法院進行調研,并對政治部主任夏曉鷺進行了深度訪談。
夏主任首先對實踐隊員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接著夏主任為實踐隊員們講述了中國革命第一法庭自創設以來的光輝歷史。七里坪革命法庭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見證了早期的共產黨用法律手段為貧苦農民懲治土豪劣紳的勇氣和決心,涌現出了一大批不畏生死、匡扶正義的法官烈士。
在一代代法官烈士用鮮血鑄造的“第一法庭”精神的鼓舞下,紅安法院成為了當代司法工作者不勝不休,堅守信仰的筑夢地。隨著全面依法治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紅安縣人民法院全體司法工作者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牢記司法為民的宗旨,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偉大征程上砥礪前行。夏主任表示,這幾年紅安縣人民法院在“強化法律保障職能,護航鄉村振興”上不斷進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黨建引領方面,法院各黨小組利用學習強國等平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立專班,撥付經費,廣泛征集史料,為建設中的七里坪革命法庭傳統教育基地充實布展內容。在訴源化解方面,紅安縣法院推行了“多元調解+速裁”模式助力糾紛化解提速,安排專人接聽熱線,及時處理群眾來電需求。同時也選配了具有豐富調解經驗的干警專司訴前調解工作,將大量糾紛解決在訴訟前端。在提升審判質效方面,考慮到鄉村生產季節性強的特點,法官們充分利用時間深入偏遠農村,田間地頭巡回開庭,盡量減少農村當事人往返法院或法庭的次數。院領導也時常帶隊接訪、帶案下訪,暢通民意渠道,努力把基層的問題解決好,把老百姓的利益維護好。
紅安縣人民法院的法官平均一天就需處理四起案件,由于大多當事人都住在農村,法官們幾乎每天都奔波在轄區內的各個鄉鎮進行案情調查,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但是我們都深知肩上的責任與使命,再苦再難也要把工作做到位,把老百姓的事情解決好才是最重要的。”夏主任如是說。談及當代紅安法治精神,夏主任表示:“當代紅安法治精神總結起來就是對黨忠誠、司法為民、溫暖服務,歸根結底就是不讓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失”。聽完夏主任的講述,實踐隊員們都深感傳承是最好的敬仰,為法官們愛崗敬業,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動。紅安縣人民法院全體法官將保護人民利益的使命牢記于心,以司法為民觀念為指引,盡顯司法工作者的溫情。
七里坪革命法庭使黨的司法工作深深地植根于最廣大人民群眾這片深厚的土壤,不斷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最終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輝煌勝利。而今天的紅安縣人民法院始終在傳承中汲取力量,亦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樸誠勇毅,不勝不休,萬眾一心,緊跟黨走”的紅色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