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南京作為中國近代史的起始地和蔣家王朝的覆滅地,紅色資源十分豐富。本次社會實踐,本小隊走進南京這座革命名城,探訪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1月29日清晨,實踐小隊于
浦口烈士紀念碑集合。浦口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求雨山上,1957年6月為紀念解放江浦犧牲的數百名解放軍指戰員,江浦縣于鳳凰山修建紀念碑,1999年移建于求雨山。碑前立著一個三人塑像,三位將士雖姿態不同,但他們都做好了隨時戰斗的準備,神情英勇無畏。隊員們先是對塑像,紀念碑和無名烈士墓進行參觀和了解,由于紀念碑所在地理位置的原因,隊員們將調研任務保留到下一地點的調查里。雖然這里少有人煙,在紀念碑下卻擺放著一只只潔白的菊花。而且在調研活動之時,曾有一位老先生特地前來緬懷先烈。可見人,人流雖少,情思卻深,心中掛念,何須多言。
緊接著小隊前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了參觀。紀念館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個基本陳列,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小隊成員沉寂地參觀了紀念館后,都久久難以從沉痛情緒中清醒,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不幸遇難的同胞,所有為中華民族獨立,抵抗侵略者而英勇犧牲的勇士們,他們的名字大多已無人知曉,但他們的功勛永垂不朽。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身上繼承著紅色基因,必須弘揚紅色精神。
接下來團隊前往
南京工運紀念館進行了參觀走訪。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國工運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要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深入推進工會改革創新,勇于擔當、銳意進取,積極作為、真抓實干,開創新時代我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南京工運紀念館重現王荷波烈士的英雄事跡、南京工運史實、南京工會具有標志性的歷史事件,展示近年來南京工會工作取行的巨大成就,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引領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為質量建設“強富類高"新南京,實現新時代工人階級偉大歷史使命貢獻南京力量。
在參觀過后,隊員們在附近的社區著手開展問卷調研活動。團隊共分成四組(兩組紙質問卷調研,兩組電子問卷調研),每組二至三個隊員,分頭展開行動。問卷調研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盡管隊員們在調查時是秉持著盡量避免打擾被調研人員的原則,選擇不在忙碌狀態下的人進行訪問,但仍是多次被拒。不過隊員們并沒有灰心,不顧辛苦,一直在沿路找尋,耐心詢問,禮貌問答,最終圓滿完成了此次問卷調研任務。
在調研過程中,隊員們不忘對浦口烈士紀念碑的詢問,并且了解到每年清明節時都會在紀念碑前進行集體獻花,而且被詢問的人們對該地的知曉度較高,多數人去參觀和緬懷過先烈,并且發現老一輩的人對這兩個紅色地點的歷史甚是熟悉,他們對隊員們的調研十分配合,也很樂意分享交流自己所知。
在結束一天的參觀和調研后,隊員們更加深了對革命先烈的尊重與緬懷,對戰爭的痛恨與厭惡,對現實生活的珍惜與熱愛。走進南京這次現場參觀使自己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真切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艱苦和不易,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盡最大努力將紅色資源融入思想與行動,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