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cul-追思溯源實踐隊:游覽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培育紅色文化之根
紅色博物館、紀念館是我國特殊的博物館類型,其旨在傳承革命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其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具有鮮明的教育功能。井岡山在黨的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對黨的發展壯大有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在大革命之后,黨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在此寫出兩本著作,為黨的發展指引了道路。為深入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重溫歷史,感受紅色文化的磅礴力量,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社會實踐隊Redcul-追思溯源隊的成員于2023年1月4日以云游覽的方式瀏覽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實踐隊伍游覽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博物館共計一個序廳和六大展廳。我們首先游覽了序廳,走進序廳,迎面是一個小油燈,油燈采用八角樓的燈光為設計原型,毛澤東在燈下寫出《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兩本書》,寓意中國革命的道路在油燈下開辟。紅燈長名,紅色的“火”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燒毀一個舊世界,開辟一個不走前人之路的中國革命道路。與燈下鑄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個大字相呼應。油燈的背景是一幅油畫。油畫描繪了夏季時節井岡山的景象,從畫中可看出井岡山地區群山接壤,山外有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寶地。毛主席當年選擇井岡山作為根據地,必是有其深意。
隊員們按照順序陸續游覽了六大展廳。在第一展廳,隊員們了解了井岡山斗爭的歷史背景。從共產黨的成立,再到大革命,再到大革命的失敗,南昌起義,一段段簡短的文字,一幅幅真實的影像,默默地講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緊接著就是1927年9月的秋收起義爆發,革命軍攻打長沙失利,起義受創,毛主席帶領的革命軍在三灣村進行改編,建立和健全了各級黨組織,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隨后主席在古城主持會議,研究了建立根據地和收編袁、王部隊等問題。會后大部隊南下,來到了井岡山。在第二展廳,成員們參觀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首先是一面一比一還原朱毛會師的景觀,樹木和草叢及其真實,配合上布置好的燈光,仿佛是親眼看見當時的場景了。邁步走下去,是介紹國民黨對朱毛紅軍的會剿。紅軍戰士們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的兩次會剿。再接下來介紹實行土地革命,在此隊員們看見了一個雕塑,刻畫了祖孫三代人分到了土地的喜悅,群眾真心熱愛擁護共產黨。展廳緊接著講述了建立紅色政權。挫敗了國民黨的會剿,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建立了湘贛邊界工農政府,部門建設齊全,為黨的政治建設提供寶貴經驗,是共和國奠基石。
隨后,隊員們來到了第三展廳,首先是一個介紹根據地經濟發展的板塊。從敵人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到革命黨人的自力更生,再到轟轟烈烈的挑糧上山運動。展廳展現了根據地打破經濟封鎖的全過程,一件件遺留的生活用品,他人對當時的回憶,無不展現了那段困難時光。隨后隊員們見到了一份寶貴的入黨誓詞,這是黨的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入黨誓詞,其意義不言而喻。更令隊員們震驚的是,那位黨員在根據地淪陷后依然保存著這一份入黨誓詞,在當時能夠冒巨大風險保存,其革命信念、對黨的忠誠可見一斑。其后是紅五軍上井岡山,有生力量的加入壯大了根據地,也招致了國民黨的第三次反圍剿。因敵人力量強大,紅四軍迫不得已下山游擊以吸引更多敵人火力。紅五軍在敵人的進攻下堅持不住,也是離開了井岡山。隊員們又緊接著參觀了第四展廳,主要講述了紅五軍重回井岡山。此展廳中的一個小故事讓隊員們萬分感慨。紅五軍重回井岡山后,為恢復根據地經濟發展和統計人口,為當地每一個居民發放銀元,結果發出去的銀元不到千數,由此可知井岡山人民為革命的付出,引起了隊員們的深思。第五和第六展廳主要是介紹了博物館建成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來訪和當年老人的參觀。
傳承紅色文化,賡續革命精神。此次參觀,團隊成員內心感慨,井岡山時期是黨的歷史中一段重要的時期,是黨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井岡山精神,更是寫于黨中的偉大精神。團隊成員意識到,要繼承并發揮井岡山精神,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保持昂揚向上的銳氣,努力奮斗,抒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史。
時間:2023-01-31 作者:劉永偉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關注:
- 探訪傳統村落,賡續紅色基因
-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尋根增華”文化傳承隊前往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深入了解常山莊村背后的歷史,以更好繼承傳統文化。
- 01-31
- 傳紅色基因,擔時代重任。
- 1921年成立以來黨已經走了101年的艱辛而輝煌的風雨歷程,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在改革建設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黨才有今天的幸福
-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