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黃河生態文明,助力綠色農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全面系統總結了新時代十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重大成就、重大變革,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為響應黨的“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和生態環境改善,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寒假社會實踐調研團于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15日開展了以“黃河流域病蟲害綠色防控,助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團隊成員以線上報告和線下走訪調研相關農業人員的方法,調查了人們對于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及生態文明發展的看法以及自身相應的做法。
12月28日,團隊經過討論和不斷地修改精簡,敲定問卷最終模板,并于當日開始了線上問卷的投放。12月31日團隊開展線上會議,團隊隊長對社會實踐具體內容和和方式進行了分配規劃,人員分工做出了具體安排,此后團隊成員便陸續開展了自己家鄉所在地的線下調研活動。
為人類解決自身發展困境與危機貢獻智慧,中央黨校副校(院)長龔維斌強調綠色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正確方向,從西方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工業文明的反生態性使人類深受其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深刻反思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的基礎上,以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歷史自覺和大國擔當,將美麗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同時強調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統籌兼顧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為人類解決自身發展困境與危機作出了獨特貢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成果和實踐創新成果的集大成。
在為期16天的調研活動中,團隊成員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一邊總結同時對方案進行了調整改善,共發放線上問卷548份,線下紙質問卷38份,詳細了解了黃河流域農業綠色發展情況。同時進行的還有團隊成員的線下走訪調研。走訪地點大部分位于山東省內,有青島,濰坊,濟南,淄博,臨沂等地,小部分位于省外其他地區,有水果種植園、生態保護區、糧食作物田地等。團隊成員通過線下與農業人員和相關從事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實地觀察等方式全面的了解了當地的綠色農業政策和實施方式。
我們認為現如今人們對綠色可持續農業的了解很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人還停留在化學保護的層面上,無法做到兼顧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流域內綠色農業發展還需進一步加強。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投入,安排專業知識人員進行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知識宣講和技術指導,并且進行全面的多樣化的宣傳形式,使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深入人民群眾的心中。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更加認識到了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今后我們會更進一步努力學習,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實踐保護!
時間:2023-01-24 作者:沈家銘 來源:自主撰寫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