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號召下,新發展理念日益普及。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推進“十四五”規劃的順利進行,黨和國家積極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扶持農業這一農村的經濟支柱。國家和政府將大量先進的機械設備、先進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和現代化經營方式引入農村,努力推動“生產—經營”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拓寬有機蔬菜的發展空間。為了深入了解數字化農業下有機蔬菜的發展,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于2022年12月30日前往了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張家樓鎮畫家村,了解現代化綠色農業的生產模式和銷售模式以及有機蔬菜的規模化種植,認識高新技術對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重大影響。
展開實地調研,了解施肥技術在新時代下,有機蔬菜的生產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發展觀,順應日益發展的高新科技,同時,自動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業生產注入全新發展動力。

圖為在蔬菜大棚中相關人員介紹。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溪 攝
在黃島區張家樓鎮的一家農業生產合作社內,,十臺農機被分別放置在四個溫室大棚里。棚內的農機多用于種植前的生產環節。對比人力,效率和速度是農機的絕對優勢。履帶自走式撒施肥機可以自動裝卸肥料,在溫室施肥的速度,是人力的10-15倍;起壟、覆膜、鋪管不必再分三步走,可以解放人力,在一名機手的指導下,20分鐘即可完成一畝地的田間作業,據介紹,雙行作業的移栽機1小時即可完成1畝地作業。并且與人工施肥相比,機械化施肥的準確度與可利用程度也更高,可是使所施的肥料充分被蔬菜吸收,有益于有機蔬菜的生長,提高質量,同時減少農藥化肥的浪費,節約了農業生產的成本,也可以降低化肥肥料中的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使得有機蔬菜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提高有機蔬菜的品質。
了解有機蔬菜經營新模式,探究產銷一體化新措施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發展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歷史性成果。脫貧攻堅解決整體貧困問題、產業振興使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當前以及今后時期,高質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
黃島區張家樓鎮有現代化高標準日光溫室,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規模化種植、合作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構建優質設施蔬菜產業產銷一體化發展鏈條。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動,調整了土地產業結構,通過大棚特色種植發展,讓附近群眾搭上了致富的“快車”。他們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不僅可以領到土地流轉費,還可以在合作社務工賺取勞務費。為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和有機蔬菜的發展做了突出貢獻。
探究有機蔬菜銷售新模式,推動“互聯網+”技術產業融合目前,我國仍存在一些地區交通不便、無營銷渠道等原因而導致的農產品滯銷問題,而面對世界新一輪的技術革命與迅猛發展,以及物聯網、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的不斷迭展,迫切需要重塑“互聯網+”的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系統,以順應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實現現代農業產品提質增效。

圖為相關人員就現代化發展問題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溪 攝
相關人員屈冬玉介紹,“互聯網+農業”本身就是“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聯,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而且,基于有機蔬菜一直享有“綠色無公害”的美譽,其品質被大眾認可,張家樓鎮積極貫徹“互聯網+農業”,通過直播來“云”介紹、“云”銷售有機蔬菜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增強有機蔬菜的品牌效應,從而提高其知名度和競爭力。
了解相關問題,展望發展未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步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人們對于食物和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有機蔬菜“綠色無公害”的特點符合了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增長的社會發展現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產物。
團隊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到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社會背景下,綠色產業發展逐步現代化,但也存在部分地區機械化、現代化發展不均的情況。加大綠色產業發展、培養地區農戶的創新先進意識。團隊在實踐過程中去往的青島市黃島區張家樓鎮畫家村成功的綠色蔬菜產業發展經驗以及現代高新技術應用成功案例給廣大農村地區種植有機作物以及高新技術應用提供了有效經驗,為在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背景下實現有機綠色產業和現代化生產技術的有機融合提供了成功經驗,助力有機綠色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