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十九大召開以來,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現今社會的一大熱點問題。同時,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也使人民對蔬菜健康問題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綠色蔬菜生產所帶來的肥料施用以及銷售問題就構成了推動綠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必然環節。早在本世紀初,市委、市政府就提出“高舉有機農業旗幟,建設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的構想。2022年12月28日,曲阜師范大學益農長青調研隊前往山東省壽光市蔬菜小鎮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壽光市三元朱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農業先進科學蔬菜培養技術,實地學習無公害蔬菜的有機肥施量與農藥把控,并根據實地情況了解有機蔬菜的銷售渠道。本次實踐活動旨在探索施用有機肥料的前提下綠色農業全產業鏈的構成路徑,響應號召、普惠百姓,推動綠色農業的實現和發展。
響應國家綠色發展 助推有機肥落地施用
步入新世紀,中國綠色農業發展正在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提到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有機肥代替行動。響應國家號召,切實推進有機肥代替化肥成為全面轉型綠色農業的一個重要推進點。
12月28日,益農長青調研隊到達壽光市蔬菜小鎮三元朱村,通過壽光市農業專家的介紹與知識講授,團隊了解到在其聯合的基礎肥料包裝中,有機肥和生物制劑所占比例較大,有機肥施用后能促進土壤良性循環,保證土壤健康,可以很好地規避施用化肥所導致的土壤板結或者土質酸化等問題。此外,有機肥對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滲透性具有明顯效果。化肥中不含有機質,大量使用化肥會對土壤中的團粒結構造成嚴重的破壞,從而造成土壤板結,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事實上,為了提高耕地質量,壽光市早在2011年就啟動了“沃土計劃示范工程”,旨在推廣使用測土配方施肥和新型肥料(微生物肥和水溶肥),引導菜農科學施肥,以逐步提高耕地質量。
深入走訪調研基地 學習現代化生產技術
我國步入改革發展新時代,中國農業現代化步入新征程。1989年,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建起了中國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蔬菜大棚不但建造簡單,而且能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有利于作物的生長。除此之外,壽光市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博采最新技術成果,提高蔬菜大棚技術水平。科技賦能,服務產業發展。基地生產管理采用物聯網、大數據、云服務等信息技術,應用120多項發明專利;擁有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領銜規劃設計的當前國內最大單體8萬平方米智能溫室,采用基礎下挖、智能外保溫、空氣能熱泵加熱、日光溫室余熱回收等方式,解決了智能溫室冬季生產能耗大的問題,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現代化不斷發展的今天,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所在。團隊通過實地調研,學習到了有機肥與化肥的利害關系,了解到現代化蔬菜種植培養技術,積累到豐富的經驗的同時也讓團隊成員認識到了現代化技術與有機生產方面的問題,新型智能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傳統農業與先進技術的結合。山東省壽光蔬菜基地為全國的綠色有機發展產業鏈提供了一個前瞻性的示范,帶動綠色產業的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