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考察大棚,了解生產模式
12月27日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益農長青調研隊動身前往壽光蔬菜小鎮,并且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蔬菜小鎮,對小鎮內的蔬菜種植情況進行了調研。期間,調研隊發現壽光市蔬菜小鎮的農業種植以大棚種植模式為主,許多農戶因地制宜,利用廢舊山輪車等已有設備進行小型機械的改裝,達到較高的經濟收益。
此外,調研隊通過咨詢部分農民以及技術工作人員有關種植技術、銷售渠道、化肥施用等問題,了解到壽光主要推行“兩作兩收”“三作三收”模式,并且采用了冬暖式大棚栽培技術,大大提高了綜合產量。壽光蔬菜在全國極富盛名,產品分銷全國各地,很多農民采用互聯網銷售的新型銷售渠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收入。部分農民指出:“化肥見效快但是會加速土地板結,導致酸化等問題;有機肥綠色無污染但是見效慢。目前化肥施用,多采用氮磷鉀化肥和有機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農產品栽培”。
經過隊員們的進一步詢問得知:市面上常見的氮磷鉀化肥有著極高的成效,以見效快、單產高、縮短生產周期為賣點,但是也極容易導致土地板結、土壤酸化等問題,且在食用過程中,如若未能完全清洗掉化肥殘留,也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增施有機肥則可改良土壤結構,調節酸堿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緩解土地酸化等問題。
創新銷售,開辟新路
農戶通過線上宣傳、廣告,線下發貨的“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加大對綠色農產品的宣傳力度,提高農產品銷量進而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培育品牌效應。通過直播“云帶貨”,充分利用市場資源,擴大銷售范圍,增加受眾群體,拓寬綠色優質農產品銷路。
壽光蔬菜小鎮作為綠色高效農業運行的先進代表,其對周邊農戶的農業生產行為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影響農戶對發展綠色農業的態度上以及農戶對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引進上兩個方面。
一方面,在近年以來,壽光蔬菜小鎮所生產的蔬菜一直具有高產量、高品質、無公害的特點,而且更為突出的是,該蔬菜具有的極為廣闊銷路與極為高高額的利潤;另一方面,壽光蔬菜小鎮通過采用綠色生產技術,不僅使得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3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50%以上,而且更為突出的是,蔬菜的產量與品質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蔬菜品種也不斷得到更新,蔬菜銷售前景極為廣闊。
在今后的綠色農業發展中,各地應繼續貫徹落實政府的相關政策,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農業精華,協調發展與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與經濟方面兩個良性循環,促進農業綠色轉型,最終實現經濟、生態與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