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循跡,夢源銅響
12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螢火微光實踐隊”社會實踐隊采用線上實踐方式,對周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銅響樂器進行深入了解與學習。經過此次線上實踐,實踐隊員有了更為深刻的實踐感悟。
銅響樂器作為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流傳至今。銅響樂器的聲音是其他樂器所不具備的,是獨一無二的,它所承載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一代代銅響樂器生產者的情懷。它雖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卻擁有極大的魅力與力量。它的歷史來源久遠且輾轉,它更像是一個顛沛流離的孩子,幾經輾轉,身定周村,又為周村人發揚光大。
手鑼聲小,蘇鑼聲低,只有這虎音鑼打出的橫音,宛如虎嘯、渾厚悠長、生生動人。周村的鳴鑼開市是許多周村人兒時的回憶,這一聲聲的鑼聲彷佛一秒就將人拉進了那兒時無憂無慮的記憶當中去,只管盡情享受。在熱鬧的街市,一聲聲高低起伏的鑼聲想起,小孩子們依偎在大人的懷里,大人小孩一齊欣賞著這鳴鑼開市,好似看多少遍、聽多少次都不會厭倦,總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
看到銅響樂器,我不禁想起:1970年4月24日, 聽到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在太空用編鐘奏響“東方紅”樂曲; 1974年, 親眼目睹中央樂團, 將四面直徑1.3米的特大銅鑼以厚禮分別饋贈給幾家外國交響樂團; 周恩來總理曾于1963年高度贊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所演奏的國產吊鈸;中國藝術團出訪演奏的編鐘, 受到20多個國家的觀眾一致贊譽。銅響樂器始終是周村的驕傲,是一代又一代銅響樂器生產者的驕傲,這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情感的傳承。
“管弦繁奏,夔先聆其音。”銅響之聲,雖不為鐘罄之音清脆空靈,但卻有獨特之音。三兩閑人聚坐,各持樂器,音音相附,此等意境,實為難求。銅響樂器在各類大型合奏中幾乎是不可缺席的重要的一部分,它給予人以力量,似堅強的后盾,似不會崩塌的樓宇。
通過本次線上實踐了解周村銅響樂器,我們深刻認識到理應將周村銅響樂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傳承、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到周村銅響樂器,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時間:2022-12-25 作者:林安姝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實踐 | 從心開始,志愿同行
- 志愿服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連接不同文明的重要紐帶,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校園志愿服務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連理
- 12-19
- 黃河流域建設堅持生態優先
- 生態優先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一以貫之的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談到保護優先、綠水青山優先、生態優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12-13
- 黃河保護意義重大,人人有責
-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
- 12-13
- 因地制宜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  黃河各省區的發展應該因地制宜,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的提出的那樣,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
-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