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十八灣的黃河連接了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五大沙漠沙地、沿河分布有東平湖、烏梁素海等湖泊、濕地。流經的9個省區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條件各不相同。黃河流域各地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不可能是一個模式。
黃河各省區的發展應該因地制宜,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的提出的那樣,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比如,三江源、祁連山地區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主要任務是保護生態、涵養水源、保護好“中華水塔”,創造更多生態產品。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貧困地區要提高基礎設置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無論是創造更多生態產品、發展現代農業,還是推動集約發展,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各省區要在頂層設計方面創新、在現代產業體系方面創新、在體制機制方面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韌性,以創新為重要驅動力,不斷推動全流域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