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社會實踐感悟
2022年7月27日,山東理工大學“邑”路前行實踐團前往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很榮幸作為其中一員參加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與使命,以真才實學服務社會,以青年之智賦能鄉村振興,為社會奉獻出青春的力量。
我們首先來到九間棚村,九間棚村位于臨沂市平邑縣天寶山風景區內,有著久遠的歷史和很高的知名度,該村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聞名全國。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在這片土地上幾代九間棚人頑強拼搏、艱苦創業的奉獻精神。二十多年來,全國各地來九間棚參觀游覽、考察學習、接受傳統教育的各界人士、游人賓客絡繹不絕,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先后有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60多位省部級干部、56所大學的師生和8個國家的外國朋友,曾來九間棚視察指導、考察調研、觀光旅游。能夠獲得這樣的成果,和九間棚村人們的奮斗是脫不了關系的。這次的實踐調研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鄉村發展的巨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我更加堅定了未來要回到自己的家鄉,用自己所學助力鄉村振興,讓自己的家鄉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縮短城鄉差距。
隨后,我們來到九間棚村奮斗史播放廳,在這里九間棚精神的深刻內涵讓我感觸良多。在大熒幕上講述著黨的領導帶領著鄉村振興的故事。1984年,以劉嘉坤為首的黨支部開始了架電、修路、整地、栽樹的五年規劃。架電自籌資金1.5萬元,一千八百多斤重的水泥電線桿硬是被九間棚人用20天時間抬到山上;筑路平常用5年的時間,九間棚人只用5個月就干完了;在治水上,實現高山水利化;有水后,九間棚人治理了2,100畝山灘,整治450畝耕地;栽植水土保持林8萬畝,人均果樹120余棵。九間棚人從最貧困的起點起步,勒緊腰帶搞工程,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經過6年的奮斗,投資23萬元,投工10萬個,奇跡般創造出新時期的典范;進入九十年代,九間棚人抓住機遇迅速發展,到199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200萬元,實現利稅240萬元。這種典范具體地說就是: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立足于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克服困難,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偉大事業,這就是九間棚精神,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這種精神更令我受益匪淺,讓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回想自己平時遇到困難就會退縮,或者總是尋求他人的幫助,讓我感到十分的羞愧,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會發揚九間棚精神,立足基礎,自覺去解決問題,迎難而上。
九間棚村將繼續秉承“忠信篤敬做人、引重致遠做事”的理念,堅持“永不服輸、永不停步、永不變色”,以新時代山區農村高質量持續振興發展全國典型示范村為目標,做“兩山”理論的堅定踐行者、脫貧攻堅的楷模、產業振興的新代表,全力爭創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從學校的“象牙塔”中走到顯示,讓我發覺到自身的不足,也讓我能夠變成更好的自己,給我的未來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夠讓我在以后走入社會中更好的為鄉村做出更大的貢獻,用我們的青春力量,為美麗中國的建設“添磚增瓦”!
時間:2022-09-13 作者:邑路前行實踐團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邑”路前行實踐團 關注:
- “聚儲能”調研團順利完成暑假社會實踐
- 2022 年 7 月 10 日—8 月 24 日山東大學(威海)儲能調研團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研究大型儲能技術的實際狀況并對目前儲能技術的提出
- 09-16
- 返家鄉,助發展
- 參觀金芒面廠
去黃草基地除草
街道垃圾清理
幫助村民摘李子
體驗釣蝦
-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