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豫”不虞,“救”在身邊 實踐團隊項目總結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背景與目標
為響應國家號召,全面落實全民急救教育普及任務,加大對農村地區、社區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力度,服務急救事業,呼吁人民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2022年暑期,河南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備’豫不虞,‘救’在身邊”社區與鄉村應急救護知識宣傳實踐團決定在鄭州市、登封市開展為期七天的“助力急救知識宣傳”專項志愿服務活動,以志愿宣傳的方式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培訓普及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專業應急救護知識。同時,也讓實踐團成員參與調研實踐,在社會實踐中學知識、長才干,在觀察學習中堅定信念,跟黨走,努力在新時代擔當民族復興的大任。
(二)主題
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
(三)地點與服務對象
河南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知識培訓、向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學康復醫院兒童自閉癥中心的星星兒童、登封市塔水磨村村民普及應急救護知識、在地鐵內向市民普及應急救護知識、夜市擺攤、社區志愿活動。
(四)實踐團基本情況
河南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備”豫不虞,“救”在身邊社區與鄉村應急救護知識宣傳實踐團專注通過宣講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應急救護知識,幫助部分偏遠地區了解應急救護知識。本次實踐團共有12名學生成員組成,實踐團成員均來自河南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實踐團隊中有三名成員居住在鄭州,為團隊的活動開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五)內容與形式
實踐團主要通過實地宣講的方式宣傳應急救護知識,通過知識講解和實踐培訓讓人們學習到應急救護知識。同時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村民、社區成員對應急救護知識的了解和使用情況。
1、在河南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知識培訓師的幫助下了解紅十字會的內涵、學習應急救護知識,手把手練習心肺復蘇術(CPR)和海姆利克急救法,學習除顫儀(AED)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2、在河南省紅十字會進行突發事件情景模擬體驗,學習相關應急救護知識,如心肺復蘇體驗、模擬滅火體驗、地震體驗、駕駛場景體驗等。通過進行突發事件情景模擬體驗,隊員們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應急救護救護知識,對如何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感悟。
3、在地鐵為來往市民講解應急救護知識,通過現場互動幫助市民理解應急救護操作的方法和要點。同時向市民贈送安全手冊和防疫物資,讓市民在防范疫情的同時學習應急救護知識,讓市民“會救人,敢救人”。
4、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康復醫院兒童自閉癥中心幫助自閉癥兒童學習了解較基礎簡單的自我防護技巧和應急救護知識,陪伴他們。通過科學的安全教育和訓練,幫助自閉癥兒童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
5、在登封市塔水磨村為當地居民宣傳應急救護知識,隊員們為當地村民帶去米和油,關注720事件后村民家中的受災情況和安全隱患。走訪調研排查村中的安全隱患,同時幫助村民學習心肺復蘇術和燒傷、動物抓咬傷、外傷的一些簡單處理方法,并為他們分發了團隊準備的應急救護知識宣傳手冊。
6、與鄭州市紅十字會志愿者們一同在鄭州市街邊做“急救地攤”,免費教授大家應急救護知識。利用假人模型對來往市民進行一對一實踐教學,向他們講述心肺復蘇術和海姆立克的操作技巧以及要領,合理利用模型進行施教,讓人們能更好地掌握應急救護技巧。同時,實踐團成員更向市民們分發了安全急救知識地宣傳手冊,讓市民們在閑暇之余多了解應急救護知識。
二、項目前期準備
(一)團隊招募與組建
“備‘豫’不虞,‘救’在身邊”實踐團從2022年6月便開始進行多方調查研究,積極聯系對接項目實踐地點并認真策劃項目方案。本次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實踐活動項目面向河南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全院成員進行項目宣傳以及實踐團成員招募。經過考核,最終順利錄取了12名成員組成實踐團,初步完成了項目團隊的組建。
(二)項目籌備
實踐團初步組建成功后,利用線上設備多次召開活動實踐項目籌備會議,實踐團成員共同商討明確實踐活動的主題、內容和目的,明確細化各成員分工、項目展開的具體內容和形式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包括解決方案等以保證本次應急急救知識普及活動的順利開展。
為了更好的展開應急救護知識普及活動,團隊在柯南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內對全院同學開展了應急救護知識調研活動,同時在網上進行相關資料數據的調查,初步了解到群眾對于應急救護知識了解程度,有利于實踐團對于活動宣傳內容的完善補充。由于本次應急救護知識活動的受眾對象中含有特殊群體,考慮到保護特殊群體,實踐團專門對此開展相關討論,向專業人士進行咨詢以保證實踐活動開展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是對于特殊群體的關愛與保護。本次實踐活動計劃內容中還包括走訪調研偏遠村莊,在活動開始前,實踐團成員提前了解當地村莊的狀況以準備更具有針對性、更適合的應急救護知識科普內容,從而保證知識的實用效果和村民最后的學習效果。
本次實踐活動前涉及到疫情的影響,為確保實踐團成員的安全,實踐團商討并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同時對實踐團成員做好安全教育,學習各種危險的應急處理方式。提前了解當地安全狀況,安排妥當出行方式,及時向領隊反應狀況,做到聯系及時,以確保本次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能力培訓
本次實踐活動涉及到專業知識以及能力,在專業要求上較為嚴格,存在很大困難。為保證本次應急救護知識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確保實踐活動內容知識質量,實踐團成員提前聯系河南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相關負責人并抵達河南省紅十字會接受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取得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的資格。實踐團成員召開線下會議,進一步確定應急救護知識實踐活動的整體計劃、科普知識內容以及特殊群體相關注意事項等。會議中還重點講解了新聞稿撰寫要求以及技巧、圖像與視頻采集的注意事項等。
三、項目開展
(一)宣傳方面
1.進行應急救護培訓,做好準備
實踐團成員聯系到河南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知識培訓負責人,來到河南省紅十字會進行應急救護知識及技能培訓,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的老師對實踐團成員進行了應急救護的起源、應急救護的基本知識、緊急情況下如何進行心肺復蘇(CPR)、自動除顫儀(AED)的使用方法等專業知識的培訓,有利于實踐團成員進行應急救護知識宣傳,保證了本次應急救護知識實踐活動的質量。
2.跟隨志愿者進行宣傳
實踐團成員來到地鐵站以及一些來往比較密集的地方,掛有急救知識宣傳條幅,并且提前準備好防疫物資包,為來往的乘客進行發放,為其宣傳急救知識,同時協助風馬旗救援隊在社區開辦了應急救護知識講座,進行有機競猜活動調動市民的積極性。實際團成員去到當地農村為村民科普急救知識。
3.在媒體平臺上進行宣傳
實踐團成員創建了媒體平臺賬號,做好前期宣傳工作
(二)調研方面
實踐團成員首先對在河南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對院內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部分人對于急救的了解情況與關注情況,另外實踐團成員在地鐵站進行隨機訪問,通過與路人的交談與問卷調查結果了解了大眾對于急救知識的了解情況與重視程度。
1.現狀
大多人缺乏對意外急病,突發傷害等緊急情況處理的常識,以至在發生意外事故時不知所措。其次,大眾對120急救過度依賴,應急心理承受能力及應急處理能力不足,院前救治率低。一些突發傷害事件,如心臟病突發、休克、中暑暈倒、溺水昏迷、醉酒昏迷、嚴重摔傷等,傷病者或者我們路人只能無助地等待救護車的到來,失去了最佳的搶救時機。或者,傷病者因為采取了錯誤的救治方法,加重了傷病程度,甚至導致死亡。雖然近年來急救知識宣傳方面有了提高,高鐵上也都配有自動除顫儀(AED),但大部分人對于急救知識和如何正確使用自動除顫儀還是一頭霧水。
2.普遍性問題
第一、對于應急救護知識的宣傳力度低。公眾場合中對于應急救護知識沒有得到足夠的宣傳。
第二、部分人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和平時身邊人并不太會出現需要應急救護的緊急情況,因此就缺乏去主動學習急救知識的內驅動力。
第三、開展急救培訓的地方少。我國人口多,進行急救知識培訓的專業地方也限于紅十字會和一些救援組織,一些群眾想要學習相關急救知識卻不知道要如何學習去哪里學習。
第四、專業應急救護知識復雜、知識點多、專業性強、要求較高,應根據應急救護應用的實際情況對于教學內容做出調整,用相對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教學,提高群眾學習應急救護知識的積極性。
(三)開展“急救地攤”
實踐團成員同鄭州市紅十字會與鄭州市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共同開展“急救地攤”,宣傳應急救護知識,向路人講解心肺復蘇和自動除顫儀的操作方法,用假人模型進行實踐,讓人們更好的掌握急救知識和方法。通過擺地攤宣傳的方式,讓過往路人了解學習應急救護知識,對于何種情況下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有基礎認識了解,從而應對以后可能出現的各種緊急狀況,提高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素質能力,增強群眾的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四、 宣傳工作的階段性成果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應急救護知識,降低突發事件和災難發生時的傷殘率,讓公眾得到有效及時的幫助,為患者提供寶貴的搶救時機。實踐團成員非常重視宣傳工作。實踐期間通過微博、視頻平臺積極宣傳,更有央視新聞、大河報健康新聞和大河報豫視頻報道實踐團成員的“急救地攤”。同時,團隊積極向校內外媒體投稿。截至目前,實踐項目已被中青校園、多彩大學生、大學生網報、大河報健康新聞、河南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醫聲傳媒、今日大學生等多個平臺宣傳報道。團隊還在繼續向中青網、出彩大學生等網站投稿,希望活動能被更多人知道了解,引起社會各界對應急急救知識普及的重視。
五、項目特色與創新點
(一)項目特色
第一、以學習應急救護知識課堂打開此次活動的“大門”。實踐團以宣傳應急救護知識為主題開展活動。實踐第一天,實踐團來到河南省省十字會中心,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們了解到心肺復蘇術、海姆利克急救法、AED的使用方法等,為接下來的宣傳活動奠定扎實的基礎。尤其是對接下來對星星兒童做宣傳做充分準備。
第二、打造親近鄭州市民活動。實踐團在遵守鄭州市相關規定情況下為過市民準備了疫情防控急救包,以此來宣傳河南省紅十字會和本次應急救護知識宣傳實踐活動,讓鄭州市民更加深入了解應急知識,同時實踐團也為過路市民解說應急救護知識,讓市民們通過實踐團的宣傳展示產生想要主動進一步了解應急救護知識的興趣,增加自己的急救知識儲量,為生命多提供一份保障。
第三、走進星星兒童課堂,深入了解星星兒童。“‘備’豫不虞,‘救’在身邊”實踐團成員們為了解星星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及為他們進行特殊宣傳時所需的注意事項,實踐團特意提前與康復中心相關項目負責人進行聯系以進一步進行了解,保證活動過程中對于星星兒童的保護。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星星兒童,實踐團成員為星星兒童準備玩偶,并與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做手工的同時用相對更易理解、更適合星星兒童的方法向他們傳授應急救護知識以及自我保護技巧,對他們進行教育指導。
第四、走進社區、鄉村進行調研。在社會實踐這一方面,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思維作為意識的范疇,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因此實踐團作出走訪社區,了解當地居民生活的狀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更貼合當地居民需求的應急救護措施宣傳。
(二)創新點
第一、通過多樣化媒體途徑對市民進行宣傳。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數字媒體時代也隨之飛速發展,媒體宣傳在內容和形式上更為豐富。其次,戶外媒體現在也擁有了互動的屬性,在大數據和移動網絡、媒體進行有機結合以后,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地段或位置,突破了地理上的限制。讓市民們在空余時間內也能學習急救知識,且更便捷、更高效。
第二、通過近距離接觸自閉癥兒童,貼近他們的生活,與醫院的專業護工一起為他們帶來關愛。通過實踐團成員的努力讓他們感受到關愛與溫暖。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一起進行畫畫、玩粘土等游戲方式以此拉近與星星兒童之間的距離。且團隊制定了詳細的宣傳活動實施方案,提前了解星星兒童群體的特殊性,確保實踐活動順利進行。
第三、借力校地資源,尋找新的合作點,讓幫扶更有效。本團隊通過本次實踐,了解了登封市水磨村村民們的生活習慣,且通過在鄭州大型商超門口進行實踐操作,吸引了大批過路市民,讓市民們在生活間隙中也能了解應急救護知識,學會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應急措施。這是對市民自身安全的一種負責任,更是對社會安全的一種保障。
六、反思與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團隊合作和團隊精神成為現實生活中個人在社會生存發展的必要素質 。本次應急救護知識宣傳實踐活動我們以團隊為主要形式參與各項志愿實踐活動,體現團隊的合作與凝聚力,對我們團隊意義、組織能力、協作精神的培養與提高都起到了極大作用。以醫學應急救護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社會實踐形式體系,能夠有效地調動實踐團隊中作為醫學生的我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我們對宣傳實踐活動的參與意識,提高我們對醫學應急救護和醫療衛生事業價值的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關愛社會理念。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創傷病人,有20%因創傷后沒未得到及時的現場搶救而死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突發傷害事故,有時只要具備些許的應急救護知識和對應的搶救技能,在舉手之間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時間就是生命。意外傷害發生時,最有效的搶救時間只有短短 4-6分鐘,這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黃金搶救時間”。每耽誤1分鐘,死亡率就會直線上升。現場應急救護培訓己經成為當下人們生活的迫切需要,它是文明現代高度發展的和諧社會中人人都應當掌握的技能。學習現場應急救護救護知識和技能,即能保護自己,又能挽救他人。作為醫療事業的預備軍,我們應當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重大,我們為這一身份而感到自豪,但我們也認識到了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會更加刻苦學習、腳踏實地、刻苦鉆研,以一個合格的醫務工作者的姿態去回饋整個社會。
我們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接受了相應的專業應急救護培訓,了解急救的歷史,學習救護基本知識、緊急情況下如何進行心肺復蘇術(CPR)、自動除顫儀(AED)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專業知識培訓。在地鐵站等一些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宣傳急救知識、發放醫療急救包。為家鄉的村民講解應急救護知識、幫助他們解決部分安全隱患、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識。與特殊兒童機構的孩子們溝通交流,幫助他們走出孤獨的同時教授他們應遠離危險以及遇到危險時如何進行自救和求救,為他們送去溫暖與關愛。
本次實踐活動使我們從學校走向社會,將所學知識向社會傳播,既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增強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這不僅僅是一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更是一次鍛煉個人能力、團隊凝聚力的機會。實踐是一種經歷,只有親身經歷后才能明白其中滋味。這次的實踐和我們在課本上學的基本知識不同,它培養了我們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磨練了我們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堅強意志。本次應急救護知識宣傳實踐活動雖然時間短暫,可我們卻學習到了大學生活中難以學到的智慧,這些都將運用到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從而更好地豐富與發展自己。掌握應急救護技能關系到文明社會中每一位公民的生命安全,群眾性應急救護能力建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實踐團成員也會在未來不斷進取、不斷努力,為積極探索構建“救在身邊”的健康生命體系以及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時間:2022-09-05 作者:劉佳雨 來源:河南科技大學 關注:
- 鄖陽區136名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
-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扶貧政策的推進,社會福利值不斷增加,人們越來越重視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和護理。湖北省十
- 09-04
- 李家發烈士紀念館
- 2022年7月18日,同心致遠實踐隊的隊員來到了李家發烈士紀念館,學習“黃繼光式戰斗英雄”的英勇事跡與革命精神。
-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