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獼果產業,共繪鄉村振興
四川農業大學獼果良醫于7月10開展了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此期間成員們去到田間、果園,實地考察學習農業知識,鍛煉提升自己,幫組農戶解決問題。這一次活動,給團隊的每個人也帶來不少的收獲。
剛開始,我們從學校出發來到了位于溫江區惠和村的青浦園。在這里,我們在研究生師姐的指導下開始對田間的玉米和大豆展開調研。接著我們對玉米大豆間套作的可持續性進行總結分析——第一,玉米是淺根系大豆是深根系,兩者可以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層吸收養分。第二,大豆可以固氮,玉米可以幫助大豆吸水,兩者的結合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第三,玉米大豆套種時兩種作物的生長周期不同,兩者相互不影響,兩種作物都可以有充足的養分供應。我們從實踐中學習到實用的農業知識,并面向大眾科普其中奧義。
之后的幾天,團隊成員們來到了都江堰。第一站的目的地是位于都江堰天馬鎮的獼猴桃科技小院。在這里團隊成員采訪了獼猴桃協會的會長,了解了都江堰獼猴桃的知識。從去年開始,科技小院便開始了和獼猴桃植株套種胡豆、馬鈴薯、大豆的糧果套作模式。該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園區土地的利用率和單位產出效益,帶動了農業生產向高質量高效率發展。之后,團隊成員來到果園中,學習了解避雨大棚技術、精準防治病蟲害技術。更是了解如何利用聚土栽培技術和利用狗棗做砧木來提高獼猴桃的產量。
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在實際生產中農業技術的運用,并通過團隊的科普宣傳讓農戶充分了解到從病害發生到后期獼猴桃防治防控的可引進技術并重點向大家推廣科技小院目前研發的“獼猴桃褐斑病綜合防控技術”、“四川省獼猴桃潰瘍病綠色防控技術研發與應用”等重要病蟲害防控技術等。在網絡上團隊針對珍惜種植資源面向大眾展開了知識科普,對于獼猴桃潰瘍病進行了詳細講解。
愛農、興農是我們的初心。在本次實踐過程,團隊成員都獲得了難得的一次實踐機會,每個人對于振興農業發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時間:2022-09-01 作者:吳宇雪 來源:四川農業大學 關注:
- 助力獼果產業,共繪鄉村振興
- 四川農業大學獼果良醫于7月10開展了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此期間成員們去到田間、果園,實地考察學習農業知識,鍛煉提升自己,幫
- 09-01
- 堅定革命信念,紅色傳承在心間
- 紅色黨史追尋賦能,學思踐悟鑄煉青春。8月3日-8月4日,蘭州理工大學紅柳青年學習隨身聽實踐團在天水市的“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開始
- 09-01
- 于實踐成長,揚青年風光
- 實踐是學習和探索中重要的一種途徑,荀子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實踐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
- 09-01
- 青春踐行路上,振興農業發展
- 本次活動獼果良醫團隊來到都江堰獼猴桃科技小站,并進行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提升了團隊成員的實踐實干能力,也展示莘莘學子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