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下鄉”中成長
本次三下鄉活動中,我準備了一節主題為《從“南海一號”看宋朝》的錄播課,主要介紹了“南海一號”的打撈過程、文物價值及其相關歷史。
我們中國是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大國。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也蘊藏著許多珍寶。而廣東——中國的南大門是南海的航運樞紐。早在三千多年前,廣東就已經形成了以陶瓷貿易為紐帶的貿易交往圈,并通過水路運輸,將其影響范圍擴大到沿海和海外島嶼。千年間,商船往來,絡繹不絕。而在歷史的記載中,不少的船遭遇風暴,不幸在南海沉沒。因此南海被考古人員稱為“水下考古富礦區”。
近年來,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進步,水下考古不斷發展。“南海一號”是我們國家水下考古發展進步的重大事件。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水下考古從“一窮二白”到世界領先。而“南海一號”的發掘與研究也是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史,學習東西方文明波瀾壯闊的交往歷史。這也是我準備這節錄播課的出發點。
由于打撈時間較晚,“南海一號”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其中的故事和文物背后的歷史都仍未完全進入大眾視野。而從搜集的資料中可以看出,國家向“南海一號”的打撈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其投入在考古中,可謂空前絕后。考古人員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才將它打撈上岸。對于這樣艱辛的過程,大眾可能并不了解。所以在課程中,我介紹了打撈“南海一號”的全過程。
除此之外,“南海一號”更吸引我們的是其中巨大的文物價值。所以在課程中,我也介紹了許多精美的文物,更介紹了這些文物背后的歷史。為了打破同學們對南宋朝廷“偏于一隅、茍延殘喘和羸弱”的刻板印象,我向大家更加客觀地介紹南宋來往商貿的繁榮和科技的發達,希望引導同學們更加客觀地去認識歷史,從多角度去看歷史,而不只是局限在某個認知中。這也是上這節課希望能給大家帶來的歷史觀。
這次“三下鄉”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系統地去準備一節課。在準備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經驗不是很足,備課的過程有些艱難,課程引入和銜接等都仍需要仔細思考;素材收集、ppt制作和教案的編寫等也有待提高。雖然已經準備了很多內容,但在實際上課時,我發現準備的內容不夠完善。這是這次“三下鄉”錄播課準備中我個人的不足之處。雖然過程并不太順利,但我收獲良多,課程準備的過程也是我成長的過程。
在這次活動中,我還撰寫了通訊稿。雖然以前也有寫過通訊稿,但在這次的準備過程中,素材的收集和文字的運用都讓我有所收獲。在收集素材的時候,聽了隊伍里其他隊員準備的課程,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撰寫稿子時,我更加系統地了解了一個通訊稿到底要怎么寫,文體怎么正確使用,斟酌用詞……最后特別開心的是,看到自己寫的稿子發布在平臺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文末署名里,我感慨良多。
對本次三下鄉活動,我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認識了很多的新朋友。在面試階段,我因為時間沖突,都沒能順利地參加一面和二面,很感謝隊長給了我另外的面試機會,也特別感謝隊伍能夠信任我,給了我參加這次活動的機會。我有很多的不足,真的非常感謝隊伍相信我。我也很幸運,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度這段時光,看到同學們的活躍和隊伍成員的付出。一周時光轉眼而逝,很感謝給予我幫助的成員們。我會繼續努力,希望在下一年,能以嶄新且更加進步的姿態,參加“三下鄉”活動。
時間:2022-08-28 作者:靈曄服務隊 余芷泳 來源: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靈曄服務隊 關注:
- 追星星的人
- 2022年8月,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參加支教活動。這次的支教活動對于我來說收獲滿滿,所以我寫成了稿子,為了激勵未來的自己不斷前進,為
-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