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村落火苗閃爍,漸漸明亮小康的思索”——如今,我國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下奮力向前,鄉村建設也是重中之重。在廣西大山深處,有一群渴望知識、夢想望見遠方風景的孩子。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對扶貧支教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志愿者走進大山,給孩子們帶去大山以外的景色。2022年8月1日,京桂學子“壯苗計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支隊在廣西藤縣藤州鎮東勝小學開展14天支教夏令營活動。
在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我擔任支教團隊的調研員以及壯苗一班班主任。14天下來,每一天仿佛都能寫入自己的人生小說,精彩而又意義非凡。
首先,作為本次團隊調研員,我感覺到自己的采訪應變能力和后續個人總結、數據處理能力均有所提高。本次調研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我們的調研主題從“課后服務”轉變到“雙減政策后學校改革”,而這一改變主要是由于我們支隊所在小學屬性為鄉村小學,沒有開展課后服務。根據所有調研信息,課后服務無法在鄉村小學開展,一方面是因為課后服務本身價值無法發揮。課后服務的開展是為了彌補雙減政策后的空檔時間,讓父母還沒下班的孩子能夠在學校安全學習、鍛煉。但在農村小學中,大部分家長工作時間自由,可以接送學生上下學,因此沒有空檔期,所以目前沒有開展課后服務。另一方面,學校沒有打算吸納編外人員或者準許校外課后服務機構與學校一起合作,難以推動課后服務進行。因為校長表示,目前農村孩子對課后服務不是非常渴望。對于一些高年級的農村小孩,可能還有放學回家路程太長、需要幫家里做家務事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阻擋了目前課后服務的開展。但是即使沒有開展課后服務,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學校在教學管理、課程設計上也做出了相應改變。結合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反饋,大部分還是比較滿意學校新的制度體系和教學方法。對于本次的調研工作,我個人比較認可整個調研行動,同時也非常感謝每個認真幫我聽錄音的老師,沒有這些可愛的同事,我的調研可能會開展的更艱辛。
再者,作為一班的班主任,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這14天,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班和二班的人員相比,有4個六年級畢業的孩子。這四個孩子中,一個女孩子擔任我們班的班長,在采訪中我發現她有著這個年紀難有的自信大方,面對話筒、攝影機不會扭捏害羞。另外三個男孩子總被我們團隊戲稱為一個“男團”,他們三個集體出現,集體發聲,集體活動,無時無刻不顯現出新時代團魂。除了六年級的這“四大天王”,我們班也有許多可愛的孩子。有的孩子在我離開的時候偷偷塞給我小零食,有的孩子拿著電話手表偷偷拍下我們老師的照片,甚至還作為屏保,有的孩子總會發出很多新奇的疑問,有時候問地我們支教老師措手不及,但是又感無奈可愛。我給他們上過植物課、自然課、素描課,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話”出你的夢想這一堂課。那些稚嫩的夢想有些仿佛已經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他們的潛力會超乎我們所有人的想象。
在“話”出你的夢想課后,我匿名收集了孩子們寫下的夢想。有人想做人民教師,傳播知識種子;有人畫下了一個飛機,想做中國機長;有人畫出一幅山水畫,并在旁邊寫上:想做一名畫家,畫出中國大好山河;有人想做一名醫生,救死扶傷,妙手回春。還有很多很多孩子,他們用稚嫩的筆觸寫下自己對未來式的想法,他們用探索世界最簡單、最單純的方式去喊出自己未來的模樣。或許有些小朋友對自己的未來還沒有很清晰的規劃,但是他們用著最清澈干凈的眼睛看著我,說——我不是很清楚啦,但是,我要為社會和祖國做貢獻。我很開心他們在一些非優質的環境下仍然有著最單純的心,紅色的種子能在心中種下,能在他們心中一方土地上生根,也讓我非常感動。
這14天在我整個人生的時間軸中,只能算得上是絲毫。但這14天給我帶來的一切,那感動的團隊精神,那可愛的師生情誼,都能在我的人生記錄本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感謝團隊每個認真付出的支教老師,感謝夏令營里熱情的小朋友們,感謝每一個生活中可愛的我們相遇,鑄造了這14天精彩紛呈的寶藏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