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實習我在南京博蘭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測試部門擔任測試工程師,主要負責產品元器件的溫度測試、電壓電流測試以及電磁兼容的測試。
溫度測試簡稱“點溫”。為了準確測量電子元器件表面的溫度,我需要將以錫絲進行焊接,再用膠水將焊接后形成的測溫導線連接在元器件最易受熱的部分,公司的小型產品中元器件的數目也有近50個。將所有元器件與測溫導線連接是復雜繁瑣,極其需要技巧與耐心的一步。在完全連接后,我們將所有導線按編號接入點溫儀,點溫儀連接著電腦端,可以讀取各測溫導線與元器件連接處的溫度。我需要將產品及測溫導線放入溫箱中使其在最低環境工作溫度、額定環境工作溫度以及最高環境工作溫度運行。同時觀察器件的溫度數據并記錄。將其與元器件的額定工作溫度相對比,若有元器件大幅超出額定工作溫度的情況出現,需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產品整體損壞。
電壓電流測試與溫度測試類似,我仍需要將產品置入溫箱,使其工作在最低環境工作溫度、額定環境工作溫度以及最高環境工作溫度。同時利用電流鉗與萬用表測量元器件的電流電壓與額定工作值的誤差,通常誤差需要在1%以內才能證明產品可以正常工作。
電磁兼容測試則更為復雜。電磁環境效應,簡稱E3,指電磁環境對設備運行能力的影響,覆蓋所有電磁學科(電磁兼容性、電磁干擾、電磁易損性、電磁脈沖、高功率微波、電子防護等)。電磁兼容性(EMC)是指設備在其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騷擾能力。電磁干擾(EMI)指降低、限制設備性能的所有電磁現象。電磁敏感性(EMS)指存在電磁干擾時,設備功能、性能不降級的門限值。安全裕度(SM)指設備電磁敏感門限與所處電磁環境電平對數值之差,用dB表示。通常事關安全的設備,要求安全裕度應達到16.5dB;影響系統關鍵功能的設備,要求安全裕度應達到6dB。電磁兼容由三要素:干擾源、耦合途徑、敏感設備。干擾源指產生電磁干擾的發射源,耦合途徑指干擾從源到敏感設備的傳輸途徑,有傳導與輻射;敏感設備指受電磁干擾危害的設備、電路等。出現電磁兼容問題,必定同時具備上述三要素,缺一不可。屏蔽時電磁兼容設計的基礎,是設計中的重要步驟。屏蔽作用是阻擋不希望的電磁波傳輸,一般金屬層對1MHz以上頻率的電磁波就有很好的屏蔽效果,但如果金屬存在洞、孔,屏蔽效果將大打折扣。增加屏蔽往往帶來成本、重量、尺寸的增加,要盡可能少的用到屏蔽。對有金屬殼體的設備要盡量發揮其電磁屏蔽作用。屏蔽時常用的屏蔽襯墊有導電橡膠、指形彈簧、導電泡棉等。
通過三周實習工作的鍛煉我認識到了學校學習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產品研發之間的距離,體會到只有學好專業基礎知識,在工作中保持耐心與細心才能更好的勝任一份工作。同時,在企業生產中,我們要有工匠精神,嚴格落實好相關工作規定,遵照行業標準與國家規范進行生產,保證產品的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