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暑假社會實踐——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呵護學生心靈健康】
自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特殊事件,不但打亂了中學生的生活節奏,而且讓他們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沖擊。后疫情時代,為保證疫情環境之下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呵護心靈的健康成長。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生生不息”實踐隊于8月3日至8月5日在實踐隊員各自生源地開展了關于“探究后疫情時代農村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的調查研究。我有幸成為“生生不息”實踐隊的一員,參與實踐調查,感受頗深。
和睦家庭關系,親子共成長。
我來到了昌邑市都昌街道利民社區,采訪對象是一位初中同學的家長。在采訪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關系對于學生心理狀況的重要性。在采訪中我了解到,這位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比較多,可以比較好的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孩子出現心理焦慮時,家長也會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但是在家長與孩子之間也是存在矛盾的,比如逆反心理。孩子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在采訪中我也發現,有的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狀況關心比較少。高中生多數同學都是寄宿在學校,只有在節假日、大休的時間和孩子見面,因此溝通會較少。且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有著理想的期望與現實能力之間的困惑。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快節奏生活,繁重單調的課業負擔,以及疫情的影響,都會給中學生帶來精神上的困擾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諧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時有效的親子溝通,有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自信心的提高、學習潛能的挖掘。
積極向上心態,健康快樂成長。
我采訪了幾位初中生和高中生,采訪中我了解到對于后疫情時期一部分同學還是會感到焦慮的,對比有趣的線下學習與線上學習來看,線上學習使得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下降。一位同學說“老師在電腦的另一端傳授知識,然后我們在這一端接受知識,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其實老師并不會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我覺得網課這種學習方式像一個篩子一樣,會把不自律的學生篩走,只會留下自律的學生。”這位同學的一段話確實反映了線上學習的弊端,而我們需要盡可能地克服這些問題。從自己經過了疫情時期地內心掙扎中了解到心理健康,在高中時期也參加了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這些經歷,使我逐步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極端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希望家長們可以在學習成績與孩子心理健康平衡中將更多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上。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一點力量為中學生家長們站在學生的角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如何評判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等必要知識,引起中學校領導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我們希望向需要幫助的孩子們伸出援手,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