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探索紅色經典文化遺產寶庫,在紅色經典文化中涵養中國自信,強化奮進精神。2022年8月18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美術學院紅色之路我來行實踐團隊鹽城小分隊來到了江蘇省鹽城市新四軍紀念館,探訪先烈事跡,重溫紅色經典,傳承赤子之心。

圖為實踐團隊在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陳敏婕 攝/提供/供圖
剛入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正中的一座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重建軍部紀念碑以及一位號手雕像。就在那一刻,耳邊回響的是戰爭沖鋒的號角,眼前展現的是英勇沖鋒的革命先烈,仿佛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感受著戰爭的殘酷和勝利的澎湃,萬般思緒交雜在心頭。我們懷揣著復雜的心情進入了館內。

圖為實踐團隊在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陳敏婕 攝/提供/供圖
游走在館內,仿若翻開百年書卷,鮮紅的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今日站在這莊嚴的新四軍紀念館內,更是永不敢忘記如今美好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那抗戰時期的指揮圖,軍用背包,水壺等一件件的老物件擺在眼前,這是對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的鐫刻。行走至南方星火處,我們仔細觀察這樣一個場景,一位革命戰士抱著槍桿依偎在另一位革命戰士身旁,大雪之中依舊不滅的是零星的火苗和哥們戰士眼中堅毅勇敢的信念。在他們身后有這樣一首詩,深刻的描繪當時戰士們的處境:

圖為實踐團隊在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陳敏婕 攝/提供/供圖
贛南游擊詞(十二首)作者:陳毅
1936 年夏
天將曉,隊員醒來早。露侵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滿身沾野草。
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會議兵機。交通晨出無消息,屈指歸來已誤期。立即就遷居。
夜難行,淫雨苦兼旬。野營已自無篷帳,大樹遮身待曉明。幾番夢不成。
天放晴,對月設野營。拂拂清風催睡意,森森萬樹若云屯。夢中念敵情。
休玩笑,耳語聲放低。林外難免無敵探,前回咳嗽泄軍機。糾偏要心虛。
嘆缺糧,三月肉不嘗。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二更長。
滿山抄,草木變枯焦。敵人屠殺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再請把兵交。
講戰術,穩坐釣魚臺。敵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備我偏來。乖乖聽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
勤學習,落伍實堪悲。此日準備好身手,他年戰場獲錦歸。前進心不灰。
莫怨嗟,穩腳度年華。賊子引狼輸禹鼎,大軍抗日渡金沙。鐵樹要開花。
詩詞原文參考自頭條百科贛南游擊詞原文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留守在南方蘇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在同黨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是經歷著多么艱苦的環境。但是他們依舊不放棄,堅持讓黨的紅旗屹立不倒,這需要怎樣深的信念,怎樣強的意志。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鐵軍精神是他們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圖為實踐團隊在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陳敏婕 攝/提供/供圖
而更讓我們震撼的是在館內結尾處滿墻的鮮紅掌印。望著館內那滿墻鮮紅的掌印,我們不禁明白自己的身上有著什么樣的擔負。勿忘昨天的苦難光輝,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年一代的我們應當懷揣赤子之心牢記歷史奔向明天。鮮紅的掌印印紅了整面墻,懷揣赤子之心的我們定會照紅整片華夏大地,照亮的中國的未來。
當今的社會不斷發展,世界格局變化莫測?v觀歷史,無數的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身體和信念將祖國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時間的流逝帶走了戰亂,但是帶不走革命先烈們的鐵軍精神。他們那無私奉獻,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鐵軍精神,將由我們青年一代牢記在心并且一代代繼承下去,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擔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話中講到的那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唯有青年一代的我們不斷涵養中國自信,強化奮進精神,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才能使得祖國走向更繁榮昌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