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三下鄉”暑假社會實踐-——參觀焦裕祿紀念館,追憶勞動道路
化學與化工學院 參觀焦裕祿紀念館,追憶勞動道路
中國青年網濟南8月2日電(通訊員 李林浩)8月2日 為進⼀步感悟初⼼使命,踏尋紅⾊印記,錘煉黨性意識,曲阜師范大學不忘“苯”薪實踐團隊隊員前往 暑假去了焦裕祿紀念館參觀學習。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深刻地感受到這⾥的一山一水無不鐫刻著歷史的豐碑,⼀屋⼀舍無不凝聚著信仰的⼒量,⼀景⼀物無不閃爍著黨性的光芒。我們⼀路學習,⼀路感慨,⼀路深思,穿越歷史追問、喚醒紅⾊基因;對⽐榜樣⼒量、傳承歷史使命、繼續前進。
8月2日上午,實踐隊員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通過電話溝通、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嚴格根據防疫要求,抵達焦裕祿紀念館,深切感悟老一輩革命者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在景區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走入景區, 走進園區映入眼簾的就是 焦裕祿的石身像,面帶著笑容看著自己的百姓,在講解員的講解下,隊員們了解到了當年焦裕祿帶領著人民開山挖礦的經歷,在紀念館的庭院中,至今還存放著當年由德國進口的雙筒提升機,銹跡斑斑的提升機詮釋著當年的艱苦歲月,踐隊員在聽完講解員的敘述后,針對當時展廳內的展板內容發表自己的想法感受,并向同行的游客講述了自己在山東省博物館的所見所聞。
走進焦裕祿紀念館,迎面立在前院中心的是一座用漢白玉雕刻成的焦裕祿同志的半身像,雕像后面,在連接兩個展室高高的建筑物上,是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的金光閃閃的"焦裕祿紀念館"館名,在其左右兩側第一、二展室的后墻上的2幅大型玻璃馬賽克壁畫,向參觀者展示的是焦裕祿同志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追洪水、查封口、探流沙,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翻淤壓沙、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改變蘭考貧窮落后面貌的生動場景。往前不遠的映背墻上江澤民主席的題詞"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在綠樹和鮮花的映襯下,更加光彩奪目。
第一、二展室主要是介紹焦裕祿同志的生平事跡。第一展室包括《前言》、《青少年時代》、《在工業戰線上》、《縣委書記的榜樣》四部分,介紹了焦裕祿同志苦難的童年和盼翻身求解放,走上革命道路的經過;響應黨的號召,投身工業戰線,深入車間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成為工業管理的內行的事跡;被組織派往蘭考任縣委書記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統一縣委班子的思想,親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繪制宏圖,帶領蘭考人民為戰勝三害,改變窮苦落后面貌,鞠躬盡瘁的感人事跡。在這里,你將看到鄧小平題寫的"焦裕祿"書名,以及焦裕祿生前用過的《毛澤東選集》、專押惡霸的親筆信、焦裕祿辦公室復原等內容。
此次的紅色之旅是短暫的,同樣也是難忘的。在將近一周的時間里,我們去了很多跟革命有關的地方,也了解了很多我們的革命烈士事跡。越了解,內心越充滿感恩。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現如今的安逸生活: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像現在一樣昂首挺胸的出現在世界的視野中。為了革命,有多少人命斷他鄉,有多少人身受凌虐,又有多少人成了無名烈士。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國家才有了今天的繁榮昌盛,人民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為國旗拋灑汗水,為青春收獲榮譽。身為國旗護衛隊的我們,雖然無法像烈土們為國家拋酒熱血,但我們愿意為祖國貢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中國因為有了烈士的存在,變得更加堅強。而我們要讓中國因為我們的存在,變得更加強大。
時間:2022-08-24 作者:李林浩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觀革命烈士陵園,守紅色初心如磐
- 歷史不能忘記,英雄需要銘記。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主義青年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
- 08-24
- 家鄉紅色文化調查,傳承家鄉紅色基因
- 2022年8月1日至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家鄉紅色文化調查,傳承家鄉紅色基因”團隊的5名成員分別在江蘇南京、江蘇鹽城、四川成都、安徽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