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歷史名人的廉潔風范如何滋養當代基層治理,解碼廉潔文化在鄉土中的傳承密碼,尋廉巢湖,立德修身——巢湖學院赴環巢湖開展廉潔文化傳承調研實踐團于7月3日深入巢湖市黃麓鎮建麓村,探訪洪家疃古村落內的張治中故居,并訪談村民,感受廉潔文化在鄉土間的深厚積淀與現代傳承。
村內綠意盎然,張治中故居背靠青山,面朝碧水,在青磚灰瓦間默默訴說著歲月故事。這座歷經近九十載風雨的院落,在精心守護下,已成為環巢湖文化帶上引人注目的人文地標。被尊為“和平將軍”、“巢湖三上將”之一的張治中先生,其生平事跡與故居風貌,無聲傳遞著廉潔自守的深遠意蘊。


實踐團成員細致觀察故居內陳列的簡樸舊物與珍貴史料,將軍“布衣還鄉”的佳話、不置私產的堅持,以及其一生對清廉品格的持守,如清風拂過心田。故居內懸掛的“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家訓,更是將張氏家族崇尚儉樸、務實擔當的精神內核,凝練于青磚灰瓦之間。這些浸潤于故居每一隅的廉潔基因,成為實踐團成員解讀鄉土廉潔文化的生動教材。

實踐團隨后與建麓村村委會展開交流。村黨總支書記詳細介紹了基層治理中對廉潔理念的踐行。他著重強調:“村務公開透明是基礎,信息及時準確向村民發布,重大決策大家議,財務收支定期公示。”在村委會外的公告欄前,實踐團成員駐足細覽,各類通知、項目進展及財務明細清晰呈現。書記表示,這種公開機制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與監督權,是落實“為民服務”宗旨、筑牢基層廉潔防線的關鍵實踐。

此次調研,實踐團成員踏足洪家疃村的青石板路,駐足張將軍簡樸的故居,聆聽村委關于“陽光村務”的講述,完成了一次廉潔文化從歷史縱深到當代基層的溯源之旅。張治中故居蘊含的清白傳家精神,與建麓村務公開欄折射出的現代治理透明理念,在環巢湖的青山綠水間形成跨越時空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