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尋跡・傳承社會實踐隊來到山東省濱州市,先后參觀了懷周祠與濱州市烈士陵園。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探訪,讓隊員們深切感悟革命先輩的精神風范,傳承紅色基因,筑牢初心使命。
上午九時,實踐隊隊員們首先抵達懷周祠。這座古樸莊重的建筑,是為紀念周恩來總理而建,承載著人民對周總理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踏入祠內,一尊周恩來總理的半身銅像靜靜矗立,他目光溫和而堅定,仿佛仍在注視著這片他曾牽掛的土地。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向銅像三鞠躬,表達對總理的深切緬懷。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參觀了祠內的展廳。展廳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獻資料以及周總理生前使用過的物品。從青年時期的求學探索,到投身革命后的奔波勞碌,再到建國后為國家建設與人民幸福日夜操勞的身影,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生動再現了周總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的遠大志向,以及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的奉獻精神。“周總理一生簡樸,一件睡衣打了幾十個補丁還在穿,他心里始終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 講解員的話語讓隊員們深受觸動,大家駐足凝視著那些帶著歲月痕跡的物品,仿佛能感受到總理當年的艱辛與堅守。祠內的 “總理辦公室” 復原場景,書桌、座椅、臺燈等物品擺放整齊,桌上還放著未批閱完的文件,逼真的場景讓隊員們仿佛看到了周總理深夜伏案工作的身影,內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離開懷周祠,實踐隊隊員們來到濱州市烈士陵園。走進陵園,蒼松翠柏環繞,一座座烈士墓碑整齊排列,莊嚴肅穆的氛圍讓隊員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壓低了聲音。在烈士紀念碑前,隊員們整齊列隊,舉行了簡短而莊重的祭奠儀式。全體隊員脫帽肅立,向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鐘,隨后向紀念碑敬獻花籃,隊員代表仔細整理花籃上的緞帶,表達對烈士們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

默哀結束后,隊員們沿著墓碑緩緩前行,認真閱讀著每一塊墓碑上的文字。這些烈士來自不同的年代,有的犧牲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為了民族獨立與解放浴血奮戰;有的奉獻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國家發展與人民安寧恪盡職守。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著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在烈士事跡陳列館內,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銹跡斑斑的武器、一段段詳實的文字記載,詳細講述了烈士們的英勇壯舉。當聽到講解員介紹年僅 20 歲的戰士為掩護戰友而壯烈犧牲的事跡時,不少隊員紅了眼眶。他們深刻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參觀過程中,隊員們不時停下腳步,在墓碑前駐足沉思,有的還拿出筆記本記錄下烈士的名字與事跡。隊員小張感慨道:“以前在課本上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總覺得有些遙遠,今天站在這里,看著這些冰冷的墓碑,才真正感受到他們的偉大與無私。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我們必須永遠銘記。”
活動結束后,隊員們紛紛表示,此次濱州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在懷周祠,周總理的崇高品格與奉獻精神讓大家明白了 “為人民服務” 的真正內涵;在烈士陵園,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讓大家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尋跡・傳承社會實踐隊隊長表示,通過參觀懷周祠與烈士陵園,隊員們對紅色精神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未來,實踐隊將繼續以 “尋跡” 為途徑,以 “傳承” 為目標,讓更多人了解革命先輩的事跡,從紅色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