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學子們來到益陽市實踐基地,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 “珍愛生命,預防溺水” 主題課堂,為當地孩子們筑起一道夏日安全防線。
課堂上,志愿者們以生動的憋氣體驗開篇,讓孩子們親身體會缺氧的緊迫感,隨后話鋒一轉:“當意外落水時,可沒有隨時呼吸的機會。” 這堂沉浸式課程,用直觀感受敲醒了安全警鐘。志愿者們結合當地多河流、水庫的地理特點,重點講解了溺水的危害 —— 我國每天約 60 名青少年因溺水離世,這一數據讓孩子們神色凝重。
針對大福鎮常見的水庫、溪流等危險水域,志愿者們列舉了易引發溺水的行為:私自結伴下水、在陌生水域玩耍、未熱身就游泳導致抽筋等,件件都與孩子們的日常活動息息相關。他們還帶著孩子們辨認 “水深危險”“禁止游泳” 等安全標識,教大家把 “六不” 準則牢記心間: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結伴、不到無安全設施的水域等。
“萬一落水怎么辦?” 面對孩子們的提問,志愿者們演示了自救技巧:保持冷靜、放松漂浮、抽筋時伸直腿部扳腳趾。更重要的是,他們反復強調,未成年人絕不能下水救人,要學會 “叫叫伸拋” 法 —— 呼救、報警、伸竹竿、拋漂浮物。情景劇中,“小明想獨自去池塘游泳被勸阻”“發現溺水者及時呼救并找老師幫忙” 等情節,讓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掌握了正確做法。
課堂尾聲,孩子們舉起小手,跟著志愿者宣誓:“決不私自下水游泳……” 稚嫩的聲音里滿是堅定。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讓防溺水知識走進鄉村課堂,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安全的種子。志愿者們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安度過夏天,讓 “珍愛生命” 的意識在大福鎮的田間地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