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湖南安化小學教室內,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紅途礪心 惠民篤行”鄉村振興促進團開展了一場題為“追尋治水足跡,厚植鄉土情懷”的主題課堂。
實踐團以“深耕鄉村沃土、青春挺膺擔當”為脈絡,以“當代大禹”高瀛州為精神坐標,帶領學員們穿越五十年風雨,觸摸一段“勵精圖治、團結協作”的奮斗史詩。
課堂從神話與現實的交響切入。實踐團成員以“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的經典傳說為引,徐徐展開1974至1976年爛泥湖治理的壯闊畫卷:40萬群眾勠力同心“舉全縣之力”,寧鄉、望城、湘陰三縣聯動協作,終使“爛泥灣變好江南”。緊接著,實踐團成員聚焦群眾代表高瀛州的感人事跡——他堅守工地,甚至錯過了女兒的婚禮,以當代“三過家門不入”的實踐深刻詮釋了大禹精神的內核。
生態治水創新實驗將課堂推到高潮。在“森林涵養水源”科學實驗中,孩子們將水緩緩澆注于植被模型與裸露泥土上,親眼見證“綠色海綿”的神奇蓄水力。實踐團成員順勢引導學子思考當代使命:“從大禹到高瀛州爺爺,再到今天的我們,保護青山綠水需要每一代人的‘挺膺擔當’。”
此次教育關愛活動,不僅是一次水土治理的科普實踐,更是一次扎根鄉土的青春動員。實踐團以爛泥湖精神為火種,在少年心田點燃“向下扎根”的信念,喚起“向上生長”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