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針腳,繡出銀齡幸福錦緞
當5G網絡如同細密的絲線,在城市上空編織出璀璨的數字網絡,大數據恰似靈巧的梭子,穿梭于生活的經緯之間,時代正以風馳電掣的速度向前奔涌。然而,在社區的一隅,銀發老人們卻如同被遺落在時光角落的素布,等待著被賦予絢麗的色彩。1月14日,山東“懷朝陽之志,暖夕陽之暮”實踐隊走進濟寧社區,化身技藝精湛的繡娘,以青春為針、以關懷為線,在老年生活的畫卷上,繡出一幅幅幸福的錦緞。 ## 數據為針,穿引需求絲線 社區服務中心的燈光下,實踐隊員們專注的身影倒映在電腦屏幕上。他們化身成敏銳的“數據裁縫”,在網絡問卷的設計中反復斟酌,每一個問題都像是精心打磨的銀針,精準地探測著老人們生活的需求。為了確保問卷能夠真實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隊員們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從學術研究中汲取養分,借鑒先進的調研方法。同時,他們還深入社區檔案室,翻閱了近三年的社區活動記錄和服務檔案,從過往的服務案例中總結經驗,梳理出老人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和需求。 “張爺爺總是搞不懂如何使用手機繳納水電費”“李奶奶希望社區能多組織一些文化娛樂活動”,這些從200多份預調研中收集到的生活片段,成為了隊員們設計問卷的重要依據。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一份包含了生活習慣、數字技能、健康需求、社交期望等多個維度的調研問卷終于成型。這份問卷的每一個選項,都凝聚著隊員們對老年群體的深切關懷,如同細密的針腳,即將在老年生活的畫卷上勾勒出清晰的輪廓。 ## 方言作線,編織溝通紐帶 寒風凜冽的清晨,隊員們懷揣著精心準備的調研夾,踏入社區的大街小巷。在社區老年食堂,蒸騰的熱氣中彌漫著溫暖的氣息。78歲的王爺爺坐在餐桌旁,工作人員用親切的濟寧方言耐心地詢問:“大爺,您平時都咋和孩子們聯系呀?用不用手機視頻?”王爺爺摘下助聽器,微笑著回答:“俺不太會弄那個,都是等孩子打電話過來。”隊員們半跪在王爺爺身旁,一邊認真傾聽,一邊詳細記錄,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這樣溫馨的場景,在一天中不斷上演。隊員們用方言與老人們親切交談,打破了陌生感和距離感,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收集到了最真實、最生動的數據。數據統計顯示,65%的老人主要通過電視獲取信息,僅有12%的老人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線上購物;80%的老人希望社區能夠增加醫療保健方面的服務,90%的獨居老人渴望有更多的社交活動。這些帶著鄉音的數據,不僅是老人們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 童趣添彩,勾勒智能圖景 “劉奶奶,您看這個貼了小太陽貼紙的按鈕,點一下就能給孫子發語音啦!”在社區活動室,實踐隊員們用童趣十足的方式,將智能手機變成了老人們探索數字世界的“魔法工具”。為了讓老人們更容易理解和操作,隊員們在手機按鍵上貼上了各種可愛的貼紙,并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操作手冊。手冊中的每一個步驟都配有詳細的圖片和文字說明,語言通俗易懂,就像拉家常一樣親切。 82歲的劉奶奶戴著老花鏡,小心翼翼地按下按鈕,當手機里傳來孫子稚嫩的聲音時,她布滿皺紋的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哎呀,太神奇了!以后想孫子了,就能隨時聽到他的聲音了!”隊員們還將防詐騙知識編成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演示。“陌生電話要警惕,中獎退稅是騙局,個人信息要保密,不貪便宜不上當!”老人們跟著隊員們一起念誦,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活動室。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老人們逐漸掌握了智能設備的使用方法,也提高了防范詐騙的意識。 ## 互助成錦,繪就幸福畫卷 隨著調研的深入,社區里豐富多彩的養老服務生態逐漸展現在隊員們眼前。每周三的“健康大講堂”,退休醫生們為老人們講解養生知識、進行免費體檢,聽診器的聲音如同悅耳的音符,奏響健康的樂章;春節前夕的社區文藝匯演,老人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唱歌、跳舞、表演戲曲,舞臺上燈光璀璨,老人們的笑容比燈光更加耀眼;“銀齡互助小組”里,年輕的老人幫助年長的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傳授生活經驗,大家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溫暖的情誼在小組中流淌。 這些自發形成的互助場景,如同絢麗的色彩,在社區的畫卷上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而實踐隊員們的加入,更是為這幅畫卷增添了新的元素。他們根據調研結果,協助社區策劃了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智能手機攝影比賽、老年書法繪畫展覽等,讓老人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身體和大腦,還收獲了快樂和自信。 暮色漸濃,社區廣場上燈火通明。實踐隊員們與老人們手拉手,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青春的活力與歲月的從容在舞步中完美交融,笑聲和歌聲在夜空中回蕩。一位老人感慨地說:“謝謝你們這些孩子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這么豐富多彩,感覺自己都年輕了好幾歲!”那一刻,月光溫柔地灑在每個人身上,照亮了他們臉上幸福的笑容。實踐隊員們用青春的針腳,在老年生活的畫卷上,繡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幸福錦緞,讓溫暖和關愛在社區里永遠流淌。
作者:劉洋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