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壯鄉千萬錦,探尋壯錦絲路密碼
在“一帶一路”倡議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產業迎來全新機遇與挑戰。為深入挖掘壯錦的創新創意營銷潛力,廣西師范大學(團隊名稱)社會實踐調研團隊踏上征程,深入廣西南寧開展實地調研,為壯錦在新時代的發展探尋新路徑。
團隊首站來到三街兩巷,這里是壯錦文創產品的重要展示窗口。隊員們穿梭于售賣壯錦文創產品的零售商店,仔細觀察各類產品。從精美的壯錦書簽、小巧的杯墊,到風格各異的服飾、家居飾品,產品種類豐富多樣,但設計風格和價格區間參差不齊。隊員們與店主、銷售人員深入交流,了解到消費者對色彩鮮艷、圖案寓意吉祥的壯錦產品更為青睞,而價格適中、實用性強的商品銷量更佳。隨機采訪游客和消費者時,發現部分消費者對壯錦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購買意愿受產品創新性和價格影響較大。
離開三街兩巷,團隊走進廣西壯錦博物館。館內豐富的展覽讓隊員們沉浸在壯錦的悠久歷史中。從古老的傳統紋樣到獨特的編織工藝,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壯錦的前世今生。隊員們與工作人員深入探討,了解到博物館在壯錦文化傳承與推廣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也認識到壯錦在現代社會創新發展的迫切性。在新華書店的壯錦展覽周邊,隊員們聚焦各類文創產品,分析壯錦元素的應用方式。通過與書店工作人員交流,得知融入現代設計理念、與熱門文化元素結合的產品更受歡迎。
拜訪壯錦傳承人譚湘光工作室是此次調研的重要一站。工作室中,隊員們聆聽了譚湘光老師的傳承故事,了解到壯錦技藝傳承面臨的困境,如學習周期長、成本高,年輕一代興趣不足等。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隊員們親身體驗壯錦編織,深刻體會到這門技藝的獨特魅力和難度。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還針對不同人群展開訪談。傳承人對壯錦發展滿懷期待,希望能在設計和技藝傳承上取得突破;店員和老板則關注銷售策略的優化,期望通過創新營銷吸引更多顧客;游客和體驗人員對壯錦的創新產品表現出濃厚興趣;專業人士從文化意義、市場前景和電商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一帶一路”倡議為壯錦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舞臺。壯錦作為壯族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通過此次調研,團隊深刻認識到壯錦創新創意營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未來,應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市場需求相結合,利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舉辦文化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讓壯錦在“一帶一路”的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不僅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典范,更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圖為團隊成員在壯錦主題店前合照。陳逸供圖
(文/龍枳夷 彭子珊 陳逸 馮艷子 黃小楨 圖/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