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生群體逐漸成為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之一。詐騙手段從傳統的電話詐騙、兼職刷單,逐漸演變為更為隱蔽和復雜的網絡詐騙、社交軟件詐騙等。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詐騙案例的趨勢,海洋學院“偏‘騙’起舞,繞‘騙’而行”實踐團自1月15日起,深入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及其周邊地區,走訪了威海市公安部門、街道辦事處、校園保安、物業工作人員以及學生群體,開展了為期數周的調研采訪活動。
1.詐騙案例數量逐年增加,網絡詐騙成主流
根據調研結果,近年來大學生詐騙案例的數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的保安和物業工作人員在采訪中提到,過去幾年中,校園內外的詐騙案件頻發,尤其是網絡詐騙案件的數量顯著上升。學生們通過社交媒體、網絡購物平臺、兼職網站等渠道接觸到各類詐騙信息,稍有不慎便會落入陷阱。
“前陣子有學生接到自稱銀行客服的電話,差點被騙轉賬。”山東大學的一名保安在采訪中分享了一個典型的電話詐騙案例。然而,隨著電話詐騙的防范意識逐漸增強,詐騙分子開始轉向更為隱蔽的網絡詐騙手段。怡園街道派出所的李警官也表示,近年來網絡交友詐騙、網絡貸款詐騙等新型詐騙手段在大學生群體中尤為常見。
2.詐騙手段多樣化,新型詐騙層出不窮
調研發現,詐騙手段的多樣化是近年來大學生詐騙案例的顯著特點之一。除了傳統的電話詐騙、兼職刷單詐騙外,網絡詐騙、社交軟件詐騙、游戲詐騙等新型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有學生在網上找租房信息,結果被騙了預留金。”校園周邊物業工作人員分享了一個典型的網絡租房詐騙案例。此外,李警官還提到,近年來網絡交友詐騙尤為猖獗,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軟件偽裝成“白富美”或“高富帥”,利用學生的情感需求實施詐騙。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團發現,大學生詐騙案例的數量和手段都在不斷升級,尤其是網絡詐騙的興起,給大學生的財產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然而,隨著學校、公安部門和社區的多方聯動,大學生群體的防范意識也在逐步提升。未來,只有通過持續的教育宣傳和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詐騙案件的發生,守護好大學校園的安全與穩定。


文/“偏‘騙’起舞,繞‘騙’而行”實踐團
圖/“偏‘騙’起舞,繞‘騙’而行”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