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非遺美食融合路徑,助力欽州鄉村振興篇
廣西師范大學學生調研欽州非遺美食 探索文旅融合振興鄉村之路
2025年1月27日上午,廣西師范大學三名學生于欽州市非遺會館,圍繞“文旅視域下非遺美食與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這一主題,對會館工作人員展開深度訪談,以當地頗具代表性的小董麻通為切入點,深入探討非遺美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發展路徑。
訪談伊始,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參觀了非遺會館,詳細介紹了館內各類非遺產品,為后續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交流環節,工作人員首先闡述了非遺的評定標準,指出傳承是核心要素,評定時不僅要考量傳承歷史,還需綜合獨特的制作技藝。欽州地區的非遺項目多為技藝類,如仙草、牛巴制作技藝,小董麻通亦憑借其獨特制作工藝入選非遺名錄。然而,當前小董麻通制作過程中機器使用比例較高,對傳統手工技藝傳承構成挑戰。
談及小董麻通的市場現狀,工作人員指出,該產業目前面臨著嚴峻挑戰。從業者數量的激增導致產量過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行業內缺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辨識度低,制約了小董麻通在更廣闊市場的拓展。
在非遺美食與文旅融合方面,工作人員表示,欽州除坭興陶在文旅融合方面成效顯著外,包括小董麻通在內的多數非遺項目仍處于起步階段。他強調,非遺傳承注重個人傳承與知識產權保護,這使得非遺項目在與文旅產業融合過程中,面臨諸多協調與合作難題。
宣傳推廣也是小董麻通面臨的一大困境。目前,小董麻通主要依賴傳統線下銷售模式,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方面進展緩慢。由于資金短缺,邀請美食博主宣傳、舉辦線上推廣活動等計劃難以實施,限制了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欽州在非遺美食與文旅融合方面已做出積極嘗試。在廣西文旅大會期間,欽州推出包含特色非遺美食體驗、坭興陶制作體驗以及參觀劉永福將軍故居等景點的旅游線路,旨在全方位展示欽州的美食文化和歷史底蘊。但受平陸運河工程施工影響,當地路況不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體驗,制約了文旅融合發展。
展望未來,工作人員建議,非遺項目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發展文旅產業時,應構建多元旅游生態系統,完善娛樂、住宿等配套設施,避免旅游產品單一化。他以淄博燒烤為例,指出成功的文旅項目需要全方位的規劃與實施。同時,他建議外地游客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體驗欽州美食,以便更好地感受當地美食文化。
此次采訪為廣西師范大學學生提供了深入了解非遺美食與文旅融合的機會,也為欽州非遺美食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以小董麻通為代表的欽州非遺美食將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突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黃佳梅 來源:非遺會館工作人員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