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中國的根脈,是國家大廈的根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化雨,古老村落煥發新生, 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 廣袤的農村大地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
青春不以山海為遠, 志愿只向國家未來 。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 ,2025 年 1 月 18 日 至 21 日, 鄭州大學鄉興探路者團隊在河南省鄭州市泰山村 、 馬渡村開展了為期四天的鄉村振興實地調研 。
圖為團隊成員泰山村合影留念
圖為團隊成員馬渡村合影留念
1 月 18 日 至 19 日,鄭州大學鄉興探路者團隊奔赴河南省鄭州市龍湖鎮泰山村 。這個曾經深陷于貧困與落后的鄉村,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 在村委會的帶領下,探索出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 為村民們鋪展出一條寬闊的增收致富道路 。
泰山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 發展文旅產業,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建立千稼集景區, 設置“紅色文化 、 民國風情 、原味鄉村”三個場景, 展現中原地區上世紀 20 至 70 年代間的風土民情, 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玩 。
團隊來到千稼集景區,體驗游玩項目, 品嘗小吃,游覽紅色民俗文化街,體驗民俗工藝品, 參觀村史館 、紅色文化博物館, 了解泰山村發展歷史 。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千稼集景區村史館
緊接著, 團隊來到元道康養體驗館, 與泰山村康養產業負責人喬子軍先生進行采訪交流 。喬先生介紹, 目前泰山村康養產業發展勢態良好, 以鄉村養老項目為基礎, 完善養老設施,建立日間照料中心, 不僅有生活照料,還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和社交平臺,充實康養人群的精神生活, 關愛人們健康 。
圖為團隊成員與喬先生進行采訪交流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泰山村發展第三 產業的同時也注重農業的發展, 打造萬畝農場,建立生態農業采摘園,游客每年定期可在采摘園體驗果蔬采摘 。 實踐團隊在與采摘園負責人的談話中了解到, 泰山村深化“村集體+公司+農戶 ”模式, 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 為游客提供綠色有機果蔬 。
圖為團隊成員與采摘園負責人進行采訪交流
1 月 20 日 至 21 日, 鄭州大學鄉興探路者團隊奔赴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馬渡村 。浩蕩黃河 。通過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曾經違建遍布 、環境雜亂的馬渡村已蛻變成為宜 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政府統 一規劃全村 500 余戶的住宅建筑以及中心廣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 。 鄉村庭院色彩協調統一 ,道路清潔有序, 綠化景觀層次分明, 文化長廊 、 鄉愁廣場 、 村史館等文化休閑設施點綴其中, 共同繪制出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 。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文化長廊
馬渡村注重多種產業發展, 引進科創文創企業,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建設親子游 、 婚慶游等游玩綜合體—— 中園景觀“鄉村會客廳”, 打造省內第 一的“家庭園藝”品牌 。 位于馬渡村的中園 · 鄉村振興創意產業示范園是鄭州市首個以鄉村設計與建設 、 鄉村振興產業培訓 、 鄉村運營為核心的示范園區 。
在 實地調研過程中, 團隊與馬渡村物流園負責人以及村民積極進行交流 。物流園運營后采用新科技, 在未來兩年內,還將計劃建立兩個智能化倉庫, 同時還會配備先進的溫濕度調控設備 。村民為團隊成員介紹了馬渡村這幾年的巨大改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村民的掙錢機會變多了, 生活的幸福度提高了 。
圖為團隊成員與物流園負責人進行采訪交流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民進行采訪交流
此次實踐活動,鄭州大學鄉興探路者團隊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為泰山村和馬渡村帶來的巨大變化 。曾經被貼上貧窮落后標簽的鄉村,如今已成為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美好家園 。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新時代的青年肩負著推動鄉村發展的重任,
未來, 團隊成員將持續關注鄉村發展, 用青春和智慧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
(供稿: 鄭州大學鄉興探路者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