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增加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力量,1月10日上午,曲阜師范大學“訪紅跡,傳精魂”社會實踐隊前往東營市廣饒縣《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和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通過此次活動,實踐隊成員體會《共產黨宣言》從誕生到被一代代仁人志士守護發展的歷程,重溫共產主義精神感召下劉集村的抗戰歷史。
參觀前,實踐隊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完成了包括制訂時間安排表,提前聯系了革命根據地負責人等事務,以保證本次參觀活動完整而詳盡。當實踐隊踏入《共產黨宣言》紀念館,負責人熱情地迎接了他們,并開始認真細致地講述《共產黨宣言》誕生的故事。一切從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偉大友誼開端,兩人志同道合,在思想的碰撞中,共同孕育出了這一偉大的理論著作。隨著講解的深入,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一代代革命者為了救亡圖存而前赴后繼的身影。洋務運動中,國人試圖通過學習西方技術來實現自強;辛亥革命則敲響了封建帝制的喪鐘,為中國的進步開辟了道路。這些變革的火苗雖歷經風雨,卻始終生生不息,為后來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而共產黨的偉大建立,更是帶來了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最強音,為中國的革命事業指明了方向。正如負責人所慨嘆的那樣:“他們(歐洲舊社會)把《共產黨宣言》當幽靈,咱們緊緊抓著這火把。”
圖為救國救民探索者群像。胡可欣 供圖
通過參觀和講解,實踐隊成員們了解到,在劉集發展歷史展區內,陳列著子彈、子彈盒、手榴彈等武器模型,另有戰爭中使用的葳子、紅纓槍頭等工具,它們無一不反映出劉集人民堅定跟黨走,勇敢反抗侵略的英勇氣概。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在《共產黨宣言》精神感召下,劉集村有志青年參軍參干達190人,烈士27人。其中,中共劉集支部第一任書記劉良才同志的妻子姜玉蘭及其兒女在夜間秘密挖制而成了一條地下通道,全長27米,當年許多同志在地道里秘密開展黨的活動,還有女同志在里邊坐過月子。這一偉大革命遺跡得到了妥善的處理,現在依然為人民所欽佩稱頌。
圖為革命先烈劉良才、姜玉蘭等人的簡介及其事跡的圖解。胡可欣 供圖
《共產黨宣言》在民間的廣泛傳播,像春日甘霖一樣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帶來了嶄新的希望,喚起了人民群眾對于抗戰勝利的信心與底氣。許多民眾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舍生忘死,他們的英勇事跡,使得這本著作得以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通過本次參觀,實踐隊成員們認識到歷史的進步絕非個人的英雄主義,而是成千上萬個統一戰線的靈魂共同發聲后經久不絕的回音。而剩下的路,也必將有千千萬萬奮不顧身的青年人挺身而出,以青春之我呼應時代的長鳴。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廣饒縣《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大廳的合照。楊書睿 供圖
探訪紅色印跡,傳遞精忠信仰。本次活動以牢記祖國歷史,賡續紅色傳承的信念為根本指引,展現了曲園學子錚錚昂揚、守護拼搏的精神面貌。隊員們在參觀學習中,不僅加深了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更在內心深處種下了紅色的種子。這顆種子將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日子里,為青年一代鏗鏘前行、不辱使命的征程再添一堅定的足跡,在新時代的舞臺上,傳承紅色基因,續寫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