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文化傳承之旅 以青春之筆,繪就新春華章
春節文化傳承之旅:以青春之筆,繪就新春華章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記憶與溫暖情愫,是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在這個寒假,閩南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院“禮樂春色,古韻新聲”實踐隊踏上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傳承之旅,深入鄉村、社區,用腳步丈量春節的古韻,用鏡頭記錄春節的新聲,用文字書寫屬于春節的中國故事。
一、春節:歲月的渡口
春節,不僅是歲月的節點,更是文化的渡口。它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承載著五千年的文化記憶,從古笛的間隙到龜殼獸骨,再到新時代的高速發展,春節已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然而,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的快速交互,春節文化的內涵和意義面臨著被沖擊甚至淡忘的風險。實踐隊懷著對春節文化的敬畏與熱愛,踏上了這場文化傳承之旅。
二、實踐:觸摸春節的溫度
實踐隊的足跡遍布多個地區,從漳州市的薌城區、長泰區到寧德市的壽寧縣,從廈門的翔安區到南平市的延平區……他們深入鄉村,走進社區,用腳步丈量春節的厚度,用鏡頭記錄春節的溫度。
2025年1月15日,在漳州市美術館組織的下鄉義送春聯活動中,隊員們以志愿者的身份,見證了書法藝術家們為村民書寫春聯的溫馨場景。一張張紅彤彤的春聯,不僅是節日的祝福,更是文化的傳承。隊員們與村民交流,聆聽他們對春節習俗的回憶與期待。
2025年1月18日,實踐隊成員洪偉以攝影師志愿者的身份,參加了廈門同安古城銀城百藝秀和古城年貨節。活動現場,潮流對聯、“福”字掛件等潮趣年貨與傳統糖畫、非遺面人等手作及文創產品相互交融,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同時,宋江陣、福船表演、街舞表演、舞龍舞獅、閩南童謠等精彩紛呈的節目,讓春
2025年1月19日,實踐隊成員黃倚汀以文藝志愿者的身份,來到詔安縣橋東鎮橋園村,參加由橋園村村委會主辦的“2025年‘新時代文明實踐·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義務為民寫春聯·迎新春送福文化惠民活動”。他為村民們書寫春聯,感受著中華習俗在農村的深厚底蘊,采訪當地村民,觀察春節期間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在薌城區蔡前村,實踐隊成員許杰輝參觀了薌劇演出,觀察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春節習俗之間的融合。他采訪了后臺戲曲人員,了解到他們對傳統文化與春節之間融合創新的看法,感受到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
實踐隊成員林恩琪在參觀龍海紫泥慈濟宮中,對當地的小孩和老人進行實地采訪,詢問他們對春節的看法。她發現,盡管時代在變,但春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始終不變。廟會上,古老的建筑與熱鬧的集市交相輝映,展現出新時代農村廟會與春節之間的緊密聯系。
在漳州古城木偶藝術館,一場新春特別活動也讓隊員們眼前一亮。生動的表演、精美的道具,將春節民俗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隊員們與藝術家們深入交流,探討如何通過創新形式更好地傳承春節文化。
三、成果:書寫春節的中國故事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們拍攝了自己家鄉慶祝春節的特色民俗活動和特色年夜飯的畫景,剪輯為紀錄片以及一組組生動的照片,記錄下春節文化的多元魅力。更通過主題征文活動,用文字書寫了屬于春節的中國故事,串聯起春節文化的古韻與新聲。在征文作品中,有的隊員回憶了家鄉的春節習俗,如貼春聯、祭祖、放鞭炮等,這些習俗不僅是節日的儀式,同時也是我們通過節日對穿越古今的生命氣息的關照,對其中歷久彌新的美學體驗和美學力量的復現;有的隊員講述了春節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創新形式,如線上春晚、虛擬現實體驗等,這些創新形式不僅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也讓春節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四、感悟:肩負起青年的責任
“禮樂春色,古韻新聲”實踐隊的隊員們在實踐中收獲了成長與感悟。隊長楊梓瑩表示:“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春節文化的重要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僅要傳承傳統文化,更要創新文化形式,讓春節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實踐隊成員許杰輝在參與活動后深有感觸:“春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文化內蘊于我們青年的時代使命。通過這次實踐,我們發現了許多創新形式,也看到了許多問題。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用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另一位隊員林恩琪在參觀龍海紫泥慈濟宮后感慨道:“在與當地小孩和老人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春節在不同代際之間的傳承與變化。盡管時代在發展,但春節所承載的情感和記憶始終如一。我們有責任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傳統習俗背后的文化內涵。”
五、展望:讓春節文化之花綻放
在這個寒假,“禮樂春色,古韻新聲”實踐隊用行動詮釋了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春節文化的傳承與中國故事的書寫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實踐隊的隊員們深知,他們的努力只是其中的一小步。未來,他們將繼續關注春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用青春的力量書寫更多的文化篇章,在觀照歷史,傳遞未來的使命中為歷史的余燼再添薪火,一起扛起時代的文化之柴。
作者:楊梓瑩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