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會實踐-跨域和鳴團
一.團隊介紹
作為一只由東南大學少數民族同學組成的社會實踐隊伍——跨域和鳴團,我們肩負著推動民族團結,共筑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使命。
二.實踐過程
1.實踐前期
1.1學習文件
深入研讀各種民族團結政策文件并學習習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講話內容明確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1.2活動策劃與準備
問卷調查:我們小組對當今社區在民族團結治理方面的大致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確立實踐重點。
策劃籌備:我們提前聯系了社區工作人員,為社區書記發送了采訪邀請函。同時,也進行了海報,特色旗幟設計。


2.實踐中期
在中期,我們對安公社區進行實地探訪,并學習該地區民族團結治理相關經驗,結合相關民族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議。
2.1高校共建
本次實踐中,我們還攜手中南大學國家民委社會實踐團隊一起在安公社區進行了一系列學習與探索。
2.2社區共建
參與訪談講座:在社區老師的帶領下,我團了解了社區相關舉措以及為民族團結帶來的效益,深刻感受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獨特魅力。
體驗民族特色:參觀民族風采展示區域,學習羌繡制作等,參與了社區為少數民族居民開設的普通話班。
參與新春活動:我們參與了當地新春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對多樣性的節目進行了了解。
2.3黨團共建
學習社區治理:我團通過參與社區座談會,了解少數民族黨員干部發揮的作用,學習當中的精華部分推廣到其他地方。
采訪深入:我們分別對新疆舞老師、社區工作人員、當地少數民族居民進行了采訪,深入了解了他們的所思所感。
3.實踐后期
在后期,我們團隊主要側重在甘肅,內蒙等地推廣安公社區促進民族團結的相關經驗。
3.1社區推廣
居民推廣:我們在其他民族社區進行了安公經驗的推廣。
校園推廣:我們團隊通過學習到的多種活動形式,在幼兒園,高中等各級學校舉辦了民族手工課進課堂,高校宣講等活動。
媒體推廣:我們通過自媒體平臺等多樣化的形式宣傳促進民族團結的相關經驗。
周邊推廣:我們設計了團隊特色徽章等文創,并進行宣傳工作。
三.實踐成果
1.團隊各媒體賬號累計瀏覽量達幾千人次。
2.自創文創的廣泛發放。
3.向其他社區提交經驗提案,得到當地社區黨委回應。
4.制作項目推送、視頻、圖文等幾十余條。
5.開展校園手工課、高校宣講等活動。
6.制作日志,分享實踐經驗。
7.為安公社區提出民族發展小意見,推動社區更好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