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海尋鮮向海而生,膳食康養綻放新光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為探究海洋康養,2025年1月16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前往煙臺市九田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圍繞海洋膳食與康養展開訪談調研,探究市場在食材供應、營養價值認知等方面的情況。
探究社會背景,敲定調研場所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和養老逐漸重視,來自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家藥監局、中醫科學院及各大高校學者編寫了第一部康養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17)》,該書對康養概念進行界定并梳理康養產業內容。經前期調查研究,實踐隊員們了解到九田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業戶達2000多戶,市場占地6.7萬平方米,成為膠東半島規模較大海產品批發集散地,年交易額達到約100億元。隨著春節的臨近,海鮮市場的需求迎來了高峰,這也為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契機。為探究海洋康養的發展狀況,實踐隊前往煙臺市九田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實地調研。
圖為九天國際海鮮批發市場景象。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鳳儀 攝
發揮市場優勢,奏響經濟“漁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海鮮作為一種富含營養的食物,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成為海洋康養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3年九田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建成以來,該市場迅速在本地發展起來每天人頭攢動,交易規模巨大。在采訪的經營者的介紹和答疑中,隊員們了解到該地的海產品主要是以批發的方式售賣,市場大部分直接與煙臺周邊的捕撈船隊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供給的對象主要是大中型飯店,海產品中富含的各類營養元素在海洋康養理念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助力人們通過日常膳食實現康養目的。在采訪中,九田市場內一海產經營者自豪介紹:“我們店早上來好幾車海貨,有二三千斤,當天就賣完了!”采訪的經營者還表示,九田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有著嚴格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及食品進貨檢測驗收制度,食品從業人員每年定期參加衛生培訓和健康體檢,因此保證了售賣的海產品的安全性。如此一來,不僅保證了售賣海產品的安全性,更為海洋康養膳食提供了品質保障,讓消費者能夠放心食用,將海洋的饋贈轉化為康養助力。因此,該市場成為煙臺人購買海產品的首選之地,也為海洋康養理念在當地的普及與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流通渠道。
圖為實踐隊員訪談銷售人員。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馨弘 攝
延續采訪腳步,探尋消費重點在深入調研過程中,實踐小隊發現,銷售者對于其售賣的海產品的營養價值認知普遍存在欠缺,多數銷售者直言,在日常交易中,消費者大多不會主動詢問或在意海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康養作用。基于此,為全面洞察消費者對海產品康養價值的真實看法,實踐小隊隨即在市場內對多位消費者展開訪談。結果顯示,在購買海產品時,消費者首要關注的是價格和新鮮度,性價比成為影響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消費者會在品質與價格之間尋求平衡,更傾向于選擇價格合理且品質有保障的海產品;其次,隨著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對海產品安全性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對于重金屬污染等問題的擔憂與日俱增,使得擁有明確來源、經過嚴格質量檢測的海產品在市場上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圖為實踐隊員訪談消費者。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鳳儀 攝
深耕海洋產業,挖掘康養潛力康養產業作為落實“健康中國”、鄉村振興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國家重大戰略的產業集成,被視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民生的“新引擎”和建設“健康中國”的“大處方”。九田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繁榮發展,不僅活躍了當地的經濟,更在不經意間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海洋康養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當下,這樣的市場成為連接海洋與生活的關鍵紐帶。然而在調查中也暴露出銷售者對海產品康養價值認知匱乏,消費者購買時更看重性價比與安全,這反映出海洋康養與膳食領域在認知普及上仍有提升空間。實踐隊隊員表示將繼續深挖,為海洋康養產業發展、完善膳食營養結構提供參考,助力構建更科學健康的海洋飲食生態。(通訊員 趙鳳儀)
圖為實踐隊員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昌遠 攝